>訊息傳遞  

  1. 舞蹈:蜜蜂在採到食物回巢後,會在巢脾上跳舞,蜜蜂跳舞方式有二 種:第一種是圓舞,蜜蜂繞著圓圈不停的打轉,表示蜜源的距離在一百公尺以內。第二種是搖擺舞,蜜蜂繞兩個半圓,合成一個圓圈,在走直線的時候搖擺腹部跳舞,每十五秒鐘搖擺腹部的次數代表蜜蜂的遠近,距離愈遠搖的次數愈少。
 
2. 費洛蒙:蜜蜂在花朵上吸飽了花蜜,腹部膨脹會擠壓腹部第六節背方的臭腺放出氣味標示花朵,同一群蜜蜂再來的時候,很容易找到自己的地盤。蜜蜂受到攻擊時,會放出警報費洛蒙,通知同伴趕快殺敵,前面提到蜂王物質也是費洛蒙,也是蜜蜂的通訊工具。
3. 聲音:蜜蜂跳圓舞的時候還能發出一種低頻率的聲音,250赫斯,發聲次數也能表示距離。守衛蜂遇到敵害時,每二至三分鐘發出一種暴烈聲,頻率500赫斯,可能維持十分鐘以上。處女王再戰鬥十揮發出嘶嘶聲以威脅對方。
綜合上述三種方法,使蜜蜂在蜂群中傳達各種簡單訊息,所以也稱為「蜜蜂的語言」
  >採蜜及釀蜜  

    蜜蜂採蜜有多麼辛苦,從下列的數字可以明顯的看出來:外勤蜂採蜜每天飛出七~十三趟,最多二十四趟,每趟採蜜飛行時間為4~150分鐘,平均27~45分鐘。每趟採蜜飛行要訪100到146朵花,蜜胃才能存滿花蜜,一次滿載花蜜重量為七十毫克,為蜜蜂體重的85﹪,最大載重為八十二毫克,約等於體重,通常一趟飛行的平均再蜜量為四十毫克。
  蜜蜂在採集花蜜的過程中,隨即加入含有轉化的唾液,使花蜜中的蔗糖轉成葡萄糖和果糖。當採蜜回巢時,口對口的將花蜜分給一隻或幾隻內勤蜂,內勤蜂接收花蜜之後,立即將蜂巢裡找個乾淨的地方,頭朝上,身體垂直開始一連串的吸吐釀蜜工作,花蜜的水分含量較高,經如此釀製水分可減少40~50﹪,經十五~二十分鐘後就轉身進入巢房,頭朝內,腹面向上把蜜吐到房中,讓它慢慢的留下以蒸散水分,通常一個巢房只裝四分之一或三分之一的蜜,使蜜與空氣接觸面加大,另一方面,蜜蜂會在巢內加強扇風,使水分加速蒸散,達到快速濃縮。蜜源豐富時,巢房的蜜會裝滿二分之一或四分之三,房中蜜的水分經熱氣蒸散完了,再加入初步釀過的蜜,最後還要經過一至三天的釀製,使蜂蜜中的水份含量低於20﹪,就用蜂蓋封起來,蜂蓋可以防止蜂蜜再吸取水份及蜂蜜發酵。
  巢片上的蜂蜜都封了蓋,養蜂人就把巢片取出,經割除蠟蓋後,放入離心搖蜜機搖取,再經過濾、裝桶、搬運、分裝的手續,純正的蜂蜜就可以上市。
 
  >分蜂  

 

  分蜂是蜜蜂自然繁衍的一種本能,古稱分封,發生分蜂時,原有蜂王連同半數的工蜂離巢,另建新巢,原有的蜂巢則留給新蜂王,形成另一群。本省除了冬季低溫少分蜂外,其他季節都會發生分蜂現象,尤其春季主要採蜜期間,由於分蜂前,蜜蜂即停止各項生產工作,因此對於養蜂者,除非增加養蜂群數外,在生產期間都嚴防分蜂發生。分蜂原因有二項假說,一為當蜂群繁殖量大增,群內呈擁擠現象,使蜂王分泌的蜂王質被稀釋或有些地方的工蜂無法感受到,終於促成蜜蜂築造王台,強迫蜂王在王台內產卵;另一假說為,蜂王已老化,所分泌的蜂王質減少,以致工蜂另築新王台。

 
 
蜂王剪翅膀防止分蜂群高掛樹枝上
 
>蜜蜂的防衛

 

  我們平常看到蜜蜂總是怕怕的,因蜜蜂螫人很痛,其實蜜蜂只有再被侵犯時,為了保護蜂巢,方會主動攻擊人們。
 工蜂的螫針是由產卵管特化而成,位於腹部的末端,平時收於內部,螫人或攻擊時伸出。螫針由兩根一側帶有倒刺的細針、一根針鞘構成,中央呈管狀,毒液由管中送出,當螫針刺入人體後,由於兩根針的相互收縮,使螫針慢慢滑入皮膚內,螫針後方連有毒囊,囊內有毒液,剛羽化的年輕蜜蜂毒液較少。
  蜜蜂的螫針與其牠的有螫昆蟲不同,螫人後因倒鉤作用,會使螫針連毒囊一并拉出蜜蜂體外,蜜蜂因失去螫針於一二日死亡,螫針及毒液留在皮膚上,不斷放出毒液。因之,被蜂螫後應立即把螫針及毒囊用小鑷子拔除、或用名片等紙片自側面刮除,千萬不要在拔螫針時,又把毒液擠入體內。
  人對蜂毒的反應可分為三個等級:局部反應、系統性反應及過敏性反應。

1.局部反應:局部腫脹、繼續腫脹數小時,腫脹部位發紅、發癢,延續數天。
2.系統性反應:被螫後數分鐘會發生起疹、氣喘、作嘔、反胃、腹痛及昏暈等反應。
3.過敏性反應:被螫後數秒中就發生呼吸困難,作嘔、昏暈、血壓降低等反應,或引起休克致死。

  蜂螫後各種反應因人而異,有人對蜂螫會逐漸產生抗性、螫得越多抗性越強,漸不起反應,有人反之,有人被蜂螫一針送命,也有一人被螫最多2仟多針,仍然存活的報告。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飛來蜜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