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光臨!就是愛發酵......
酵素製作,酵素菌種,分享......

目前分類:養蜂教學 (12)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原本手繪的草圖經過幾次蹂躪之後已經快爛掉了..於是就用電腦畫一畫存檔..這樣以後只要用印表機印出來再把尺寸修改一下就OK了..可是小弟不會用AutoCAD..只好換個軟體使用(請不要問我是哪種..因為....)..如果蜂友需要的話就直接把照片剪貼到Word上..大小拉一拉後再標上自己想要的尺寸就可以了

巢箱~上視圖
上圖標示的尺寸為內尺寸..製作時要量外尺寸..故必須再加上使用板材的厚度..這個很重要喔!
底板的長度可依需要稍微加長..這樣停機坪會較長些..可以讓蜜蜂更容易起降

巢箱~側視圖
內尺寸最好不要任意變更..除非您要做交尾箱..410mm這個尺寸可以改變..不然會因為無法使用市售的規格化巢片而增加未來蜂群管理上的困擾!小弟diy的第一個蜂箱就是因為這原因..目前仍無法啟用!只能暫時放在戶外讓其風吹日曬雨淋..

巢箱~正視圖
製作巢門板時要注意是否能順利啟閉..
紗窗部份可用18~24目的鐵網或洞洞板(沖孔板)

巢箱~背視圖
背面跟正面差不多..只是少了出入口!

上蓋
上蓋的面板最好比較大些(約增加5mm)..未來要管理時比較好掀蓋..且雨水較不易滲入巢箱
若要在夏季加強巢箱通風..也可以在上蓋側邊加開幾個通氣用的小圓孔..但小弟擔心開孔後的光線會影響野蜂而造成逃蜂..所以沒有開孔

上圖是3x6呎6分夾板的大略排版..不過請不要照著上面的尺寸材切喔..因為小弟在建材行問夾板規格時..老闆竟然問我說:『6分板要足或不足的?』..經細問後才知道..同樣是6分板卻有兩種厚度..一般的板厚都是不足的..也就是原本6分板應該是18mm左右..但是普通的都只有15mm而已..小弟我當然是買不足6分的(比較便宜)..所以上圖排版是15mm的!請蜂友們買板子時要量一下板厚及修正數值喔~~

飛來蜜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原本手繪的草圖經過幾次蹂躪之後已經快爛掉了..於是就用電腦畫一畫存檔..這樣以後只要用印表機印出來再把尺寸修改一下就OK了..可是小弟不會用AutoCAD..只好換個軟體使用(請不要問我是哪種..因為....)..如果蜂友需要的話就直接把照片剪貼到Word上..大小拉一拉後再標上自己想要的尺寸就可以了

巢箱~上視圖
上圖標示的尺寸為內尺寸..製作時要量外尺寸..故必須再加上使用板材的厚度..這個很重要喔!
底板的長度可依需要稍微加長..這樣停機坪會較長些..可以讓蜜蜂更容易起降

巢箱~側視圖
內尺寸最好不要任意變更..除非您要做交尾箱..410mm這個尺寸可以改變..不然會因為無法使用市售的規格化巢片而增加未來蜂群管理上的困擾!小弟diy的第一個蜂箱就是因為這原因..目前仍無法啟用!只能暫時放在戶外讓其風吹日曬雨淋..

巢箱~正視圖
製作巢門板時要注意是否能順利啟閉..
紗窗部份可用18~24目的鐵網或洞洞板(沖孔板)

巢箱~背視圖
背面跟正面差不多..只是少了出入口!

上蓋
上蓋的面板最好比較大些(約增加5mm)..未來要管理時比較好掀蓋..且雨水較不易滲入巢箱
若要在夏季加強巢箱通風..也可以在上蓋側邊加開幾個通氣用的小圓孔..但小弟擔心開孔後的光線會影響野蜂而造成逃蜂..所以沒有開孔

上圖是3x6呎6分夾板的大略排版..不過請不要照著上面的尺寸材切喔..因為小弟在建材行問夾板規格時..老闆竟然問我說:『6分板要足或不足的?』..經細問後才知道..同樣是6分板卻有兩種厚度..一般的板厚都是不足的..也就是原本6分板應該是18mm左右..但是普通的都只有15mm而已..小弟我當然是買不足6分的(比較便宜)..所以上圖排版是15mm的!請蜂友們買板子時要量一下板厚及修正數值喔~~

飛來蜜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        分蜂群收捕及處理
  在自然分蜂繁殖期,由於管理上的疏忽,新王台或新蜂王的出現,導致發生自然分蜂現象,一般在晴朗天氣上午10時至下午3時,尤其在不良天候忽然轉晴時,最容易發生分蜂,分蜂時,首先有一部份的工蜂飛衡出巢,並在附近空中盤旋,並發出大聲「嗡嗡」聲響聚集更多的工蜂,不久便在附近樹枝或其他適當處所停留成分蜂團,表層緊密,大小因原分蜂群勢而異,通常只是暫時結團,等待繼續遷移他處。一旦發現此種情形,要及時進行處理,要趕緊守候在蜂箱巢門前,一旦蜂王出巢即應馬上捉捕,暫時裝入王籠內,不久,已飛出的蜜蜂會飛回原巢,並立即開箱檢查分蜂群內是否有已出房的處女王或封蓋的王台,可加以除去,以安定蜂群。如蜂王已隨蜂團飛出在樹上結團,如在低處樹枝處,可備一空蜂箱,放入一張幼蟲脾及蜜脾,置蜂團下方,強烈抖動樹枝使蜂團掉落到蜂箱內,隨後再加幾片巢脾蓋上箱蓋,搬到適當的地方。如蜂團停留在高處的樹上,可利用長竹竿吊掛巢脾,貼近蜂團引蜂上脾,一片片的收到箱內,直到蜂王也被收回。
 


·        誘王與換王
  當蜂群失王時需補充蜂王或蜂王老化、產卵能力不佳、貯精量不足而產雄蜂卵時,都要進行換王,以延續該蜂群的生存,當誘入新蜂王時,首先將原群內的自然王台或急造王台除去,使工蜂容易接受新蜂王,如果是失王群不宜拖太久,在群內還有蟲蛹脾,未出現工蜂產卵時,引進新蜂王。
  誘換王方式有直接及間接誘王法二種,直接誘王法一般可在外界蜜粉源充裕,工蜂忙於採集,警戒性低時,才可採用,先在蜂王身上塗抹稍濃的蜂蜜水或蜂王漿,然後輕輕引入蜂群的一片邊脾上。間接誘王法,由於成功率高,尤其在外界粉蜜條件或天候不佳時,需採用的方法,一般有王籠誘入及鐵網罩扣王誘入二種方式,使用王籠時,王籠內應放置煉糖,如用鐵網罩扣王時直將蜂王扣在脾上有蜜房的地方,經4-5天觀察,王籠周圍的工蜂數量不多,且對蜂王無敵意並在箱外餵飼蜂王時,才可悄悄放出,放出後2030分鐘後沒有圍王現象才算接受。


·        圍王
  所謂圍王係在一定的條件下,部分工蜂對蜂王產生敵意,追逐刺殺,將蜂王團團圍住,有時很快就將蜂王圍死。如誘入新蜂王時可能因介入時間尚短或操作不當,使蜂王驚嚇慌張,被工蜂懷疑,或處女王交尾飛錯巢或在合併群時方式不妥善等情況下都容易發生圍王現象。
解救方法為當發現蜂王被圍時,不要慌忙先用手解救,可向蜂團噴水或將蜂團放入水中,使工蜂散開逃走,把蜂王救出裝入王籠,或用網罩將蜂王扣在有蜜的巢脾上,待34日後,王籠上的工蜂數不多且無敵意時方可悄悄放出。


·        工蜂產卵及處理
  當蜂群失王,而蜂群內沒有幼蟲可供急造王台時,在斷子達15天以上,就會發生工蜂產卵現象,此時群內沒有可抑制工蜂卵巢發育的成分-蜂王物質,使部分工蜂的卵巢發育產卵,因工蜂腹部較短,卵常產在巢房壁上,有些巢房裡常有35粒卵,排列非常淩亂。因這些卵均為未受精卵只能發育成雄蜂,對群體生命的延續也無濟於事,當發現工蜂產卵時,如該群勢已弱,可採用併群方式,將該群的巢脾帶蜂分併到鄰近的幾個蜂群裡,如群勢仍強,可介入一隻正盛產卵的蜂王,先關在王籠或扣在巢脾上45天,等接受後才釋放出。


·        培養適齡採集蜂
  蜜蜂工作的分工常隨發育日齡而改變,一般情況下,1421日齡以上的工蜂從事採集花蜜、花粉等外勤工作,2128日齡時採集力最強,此種按日齡的分工,常隨蜂群群勢、蜂巢狀況和外界蜜源條件的變化而加以調整。
  如當地的主要泌蜜期為45430,工蜂從卵開始的發育期為21天,在出房5天後才開始從事釀蜜和採蜜活動,而至少要能參加5天的採蜜工作才算,但在大泌蜜期工蜂成蜂的壽命常因過度勞累縮短為28天左右,因此在大泌蜜期的前2646天蜂王所產的卵發育而成的工蜂,就是這個泌蜜期的主要採集蜂,因此在泌蜜期的前46(217),就要設法採取各項促進措施,如獎勵餵飼、補餵人工花粉、雙王繼箱、更換新蜂王等,使蜂王增加產卵量及促進工蜂積極哺育幼蜂,加速蜂群繁育壯大,而最後一批的適齡採集蜂應控制在泌蜜結束前的2630天,即預定採蜜的前7天應限制蜂王產卵,至進入採蜜時大部分的幼蟲都已封蓋,可減少哺育幼蜂的工作負擔且可減少飼料的消耗,也可促使早齡的幼蜂被提早壓縮外出參與採蜜工作,可增加產蜜量,台灣主要蜜期短又集中在少數地區,尤須加以採用。


·        繼箱養蜂及採蜜
  在蜂群的本箱體上加上箱體稱為繼箱,所加的箱體可以超過一個,本箱與繼箱間加上一隔王板以區隔為繁殖及貯蜜區,雙王群時則作為隔離蜂王之用,以台灣養蜂條件及環境,所加箱體以一個為宜。繼箱養蜂採蜜,可分為雙王繼箱及單王繼箱二種,雙王繼箱為預定在採蜜6090天前,將單箱強群,在繼箱上接入一隻新蜂王成為雙王群,使每個箱體各有一隻蜂王,同時產卵,使短期間內能培育出大量的工蜂,壯大蜂勢,而提高蜂蜜產量。單王繼箱是由一隻蜂王逐漸建立繼箱,最好在60天前更換新蜂王,由於新王產卵積極且量多,較易建立強大群勢。
(
) 雙王繼箱養蜂之優點
  蜂群自然情況下除了新舊王自然交替時,母女蜂王能共存外,不能容忍另外一隻蜂王存在,所謂雙王群,係以人為方式將二隻蜂王利用隔王板或閘板加以分隔,使每隻蜂王各佔一區域﹙箱體),不致發生互鬥,而工蜂統為一體,可相互通行於二蜂王之間,並共同擔任巢內外之工作,可加速蜂群之發展,如喪失一隻蜂王時,仍能維續蜂勢,可繼續從事生產工作。在採蜜時繼箱體可供為貯蜜之用,增加貯蜜空間,除可誘使工蜂積極採蜜外,亦可延長每次搖蜜時間及減少採蜜次數,以節省人工,同時提高蜂蜜品質。又因二隻蜂王同時產卵,易於短期間內培育出大量工蜂,確保採蜜期有大量的採集蜂,在春採蜜前的自然分蜂期,雙王群因有較濃厚的蜂王物質,也會減少分蜂的發生。
(
)繼箱管理及採蜜
1.
繼箱雙王群之建立
  目前蜂農使用的蜂箱大小並非一致,但採繼箱養蜂,箱體過大將影響蜂箱搬移工作,一般較常用的一尺三吋箱﹙9框箱﹚即已適用了,所需繼箱箱體及隔王板都有生產,如需要可向蜂具廠商洽詢。
  組群時期常視採蜜時期而定,一般應在採蜜期前2-3個月前開始著手繼箱雙王的建立,以連續採收二個蜜源如荔枝、龍眼蜜或柑桔﹙柳橙、文旦、橘子﹚、龍眼蜜為例,應在12-1月間開始組群,如整年以採蜜為主,則全年都可以繼箱方式來進行蜂蜜生產。
組群時選擇強群(8框成蜂以上),上層加上繼箱及隔王板,並將原群工蜂連巢脾平均分配在上下箱體內,原蜂王留在下箱體,在二箱體間舖一層尼龍紗網(12-32目)使群味可互通但工蜂暫不相通,上箱體再接入一隻已產卵新蜂王,蜂王可另自行培育或向育王場洽購,待5-7天後,上箱體的新蜂王已被工蜂接受並開始產卵時,可將尼龍網除去(第一天先開一小部份互通,第二天以後即可全部除去),讓兩箱體的工蜂互通,共同承擔或支援內外工作。
2.
平時管理
  由於有兩隻蜂王同時產卵,群勢發展較快,飼料補充亦應隨之增加,尤其花粉的補充。蜜蜂有在上箱體貯蜜的習性,常使上箱體空巢房減少, 可每隔5-7天將上箱的蜜脾與下箱體的空巢脾互調,以增加產卵量,必要時也可以將上下箱的蜂王互調,一般管理與單王群大致相同。
3.
採蜜期管理
  採蜜期間,如果蜂群內擁有過多的未封蓋子脾,將增加內勤蜂的哺育負擔,許多工蜂將被牽制在巢內無法投入採集工作,而使採蜜量受到影響。因此,為了使蜂群主要力量集中在採蜜上,在泌蜜期即將來臨前,應對蜂王的產卵量酌加限制。一般而言,可在主要泌蜜期10-14天前,將上箱體的蜂王用王籠幽禁或抓除以停止產卵,並將下箱體封蓋蛹片及蜜片調到上箱體,等到大泌蜜時,上箱體都為空巢片,可供貯蜜之用。採蜜時一般只採收上箱之蜂蜜,下箱之少部份則留供蜜蜂食用,如逢連續下雨仍有存糧可用,不致挨餓,亦可確保蜂蜜純度。採蜜期由於下箱體蜂王仍繼續產卵繁育,工蜂數量仍持續成長,對蜜期長或欲連續採收二種蜜源,可維持長期穩定的產蜜量,同時在採蜜結束後因蜂群勢仍強,可繼續生產蜂王漿。

飛來蜜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        分蜂群收捕及處理
  在自然分蜂繁殖期,由於管理上的疏忽,新王台或新蜂王的出現,導致發生自然分蜂現象,一般在晴朗天氣上午10時至下午3時,尤其在不良天候忽然轉晴時,最容易發生分蜂,分蜂時,首先有一部份的工蜂飛衡出巢,並在附近空中盤旋,並發出大聲「嗡嗡」聲響聚集更多的工蜂,不久便在附近樹枝或其他適當處所停留成分蜂團,表層緊密,大小因原分蜂群勢而異,通常只是暫時結團,等待繼續遷移他處。一旦發現此種情形,要及時進行處理,要趕緊守候在蜂箱巢門前,一旦蜂王出巢即應馬上捉捕,暫時裝入王籠內,不久,已飛出的蜜蜂會飛回原巢,並立即開箱檢查分蜂群內是否有已出房的處女王或封蓋的王台,可加以除去,以安定蜂群。如蜂王已隨蜂團飛出在樹上結團,如在低處樹枝處,可備一空蜂箱,放入一張幼蟲脾及蜜脾,置蜂團下方,強烈抖動樹枝使蜂團掉落到蜂箱內,隨後再加幾片巢脾蓋上箱蓋,搬到適當的地方。如蜂團停留在高處的樹上,可利用長竹竿吊掛巢脾,貼近蜂團引蜂上脾,一片片的收到箱內,直到蜂王也被收回。
 

·        誘王與換王
  當蜂群失王時需補充蜂王或蜂王老化、產卵能力不佳、貯精量不足而產雄蜂卵時,都要進行換王,以延續該蜂群的生存,當誘入新蜂王時,首先將原群內的自然王台或急造王台除去,使工蜂容易接受新蜂王,如果是失王群不宜拖太久,在群內還有蟲蛹脾,未出現工蜂產卵時,引進新蜂王。
  誘換王方式有直接及間接誘王法二種,直接誘王法一般可在外界蜜粉源充裕,工蜂忙於採集,警戒性低時,才可採用,先在蜂王身上塗抹稍濃的蜂蜜水或蜂王漿,然後輕輕引入蜂群的一片邊脾上。間接誘王法,由於成功率高,尤其在外界粉蜜條件或天候不佳時,需採用的方法,一般有王籠誘入及鐵網罩扣王誘入二種方式,使用王籠時,王籠內應放置煉糖,如用鐵網罩扣王時直將蜂王扣在脾上有蜜房的地方,經4-5天觀察,王籠周圍的工蜂數量不多,且對蜂王無敵意並在箱外餵飼蜂王時,才可悄悄放出,放出後2030分鐘後沒有圍王現象才算接受。

·        圍王
  所謂圍王係在一定的條件下,部分工蜂對蜂王產生敵意,追逐刺殺,將蜂王團團圍住,有時很快就將蜂王圍死。如誘入新蜂王時可能因介入時間尚短或操作不當,使蜂王驚嚇慌張,被工蜂懷疑,或處女王交尾飛錯巢或在合併群時方式不妥善等情況下都容易發生圍王現象。
解救方法為當發現蜂王被圍時,不要慌忙先用手解救,可向蜂團噴水或將蜂團放入水中,使工蜂散開逃走,把蜂王救出裝入王籠,或用網罩將蜂王扣在有蜜的巢脾上,待34日後,王籠上的工蜂數不多且無敵意時方可悄悄放出。

·        工蜂產卵及處理
  當蜂群失王,而蜂群內沒有幼蟲可供急造王台時,在斷子達15天以上,就會發生工蜂產卵現象,此時群內沒有可抑制工蜂卵巢發育的成分-蜂王物質,使部分工蜂的卵巢發育產卵,因工蜂腹部較短,卵常產在巢房壁上,有些巢房裡常有35粒卵,排列非常淩亂。因這些卵均為未受精卵只能發育成雄蜂,對群體生命的延續也無濟於事,當發現工蜂產卵時,如該群勢已弱,可採用併群方式,將該群的巢脾帶蜂分併到鄰近的幾個蜂群裡,如群勢仍強,可介入一隻正盛產卵的蜂王,先關在王籠或扣在巢脾上45天,等接受後才釋放出。

·        培養適齡採集蜂
  蜜蜂工作的分工常隨發育日齡而改變,一般情況下,1421日齡以上的工蜂從事採集花蜜、花粉等外勤工作,2128日齡時採集力最強,此種按日齡的分工,常隨蜂群群勢、蜂巢狀況和外界蜜源條件的變化而加以調整。
  如當地的主要泌蜜期為45430,工蜂從卵開始的發育期為21天,在出房5天後才開始從事釀蜜和採蜜活動,而至少要能參加5天的採蜜工作才算,但在大泌蜜期工蜂成蜂的壽命常因過度勞累縮短為28天左右,因此在大泌蜜期的前2646天蜂王所產的卵發育而成的工蜂,就是這個泌蜜期的主要採集蜂,因此在泌蜜期的前46(217),就要設法採取各項促進措施,如獎勵餵飼、補餵人工花粉、雙王繼箱、更換新蜂王等,使蜂王增加產卵量及促進工蜂積極哺育幼蜂,加速蜂群繁育壯大,而最後一批的適齡採集蜂應控制在泌蜜結束前的2630天,即預定採蜜的前7天應限制蜂王產卵,至進入採蜜時大部分的幼蟲都已封蓋,可減少哺育幼蜂的工作負擔且可減少飼料的消耗,也可促使早齡的幼蜂被提早壓縮外出參與採蜜工作,可增加產蜜量,台灣主要蜜期短又集中在少數地區,尤須加以採用。

·        繼箱養蜂及採蜜
  在蜂群的本箱體上加上箱體稱為繼箱,所加的箱體可以超過一個,本箱與繼箱間加上一隔王板以區隔為繁殖及貯蜜區,雙王群時則作為隔離蜂王之用,以台灣養蜂條件及環境,所加箱體以一個為宜。繼箱養蜂採蜜,可分為雙王繼箱及單王繼箱二種,雙王繼箱為預定在採蜜6090天前,將單箱強群,在繼箱上接入一隻新蜂王成為雙王群,使每個箱體各有一隻蜂王,同時產卵,使短期間內能培育出大量的工蜂,壯大蜂勢,而提高蜂蜜產量。單王繼箱是由一隻蜂王逐漸建立繼箱,最好在60天前更換新蜂王,由於新王產卵積極且量多,較易建立強大群勢。
(
) 雙王繼箱養蜂之優點
  蜂群自然情況下除了新舊王自然交替時,母女蜂王能共存外,不能容忍另外一隻蜂王存在,所謂雙王群,係以人為方式將二隻蜂王利用隔王板或閘板加以分隔,使每隻蜂王各佔一區域﹙箱體),不致發生互鬥,而工蜂統為一體,可相互通行於二蜂王之間,並共同擔任巢內外之工作,可加速蜂群之發展,如喪失一隻蜂王時,仍能維續蜂勢,可繼續從事生產工作。在採蜜時繼箱體可供為貯蜜之用,增加貯蜜空間,除可誘使工蜂積極採蜜外,亦可延長每次搖蜜時間及減少採蜜次數,以節省人工,同時提高蜂蜜品質。又因二隻蜂王同時產卵,易於短期間內培育出大量工蜂,確保採蜜期有大量的採集蜂,在春採蜜前的自然分蜂期,雙王群因有較濃厚的蜂王物質,也會減少分蜂的發生。
(
)繼箱管理及採蜜
1.
繼箱雙王群之建立
  目前蜂農使用的蜂箱大小並非一致,但採繼箱養蜂,箱體過大將影響蜂箱搬移工作,一般較常用的一尺三吋箱﹙9框箱﹚即已適用了,所需繼箱箱體及隔王板都有生產,如需要可向蜂具廠商洽詢。
  組群時期常視採蜜時期而定,一般應在採蜜期前2-3個月前開始著手繼箱雙王的建立,以連續採收二個蜜源如荔枝、龍眼蜜或柑桔﹙柳橙、文旦、橘子﹚、龍眼蜜為例,應在12-1月間開始組群,如整年以採蜜為主,則全年都可以繼箱方式來進行蜂蜜生產。
組群時選擇強群(8框成蜂以上),上層加上繼箱及隔王板,並將原群工蜂連巢脾平均分配在上下箱體內,原蜂王留在下箱體,在二箱體間舖一層尼龍紗網(12-32目)使群味可互通但工蜂暫不相通,上箱體再接入一隻已產卵新蜂王,蜂王可另自行培育或向育王場洽購,待5-7天後,上箱體的新蜂王已被工蜂接受並開始產卵時,可將尼龍網除去(第一天先開一小部份互通,第二天以後即可全部除去),讓兩箱體的工蜂互通,共同承擔或支援內外工作。
2.
平時管理
  由於有兩隻蜂王同時產卵,群勢發展較快,飼料補充亦應隨之增加,尤其花粉的補充。蜜蜂有在上箱體貯蜜的習性,常使上箱體空巢房減少, 可每隔5-7天將上箱的蜜脾與下箱體的空巢脾互調,以增加產卵量,必要時也可以將上下箱的蜂王互調,一般管理與單王群大致相同。
3.
採蜜期管理
  採蜜期間,如果蜂群內擁有過多的未封蓋子脾,將增加內勤蜂的哺育負擔,許多工蜂將被牽制在巢內無法投入採集工作,而使採蜜量受到影響。因此,為了使蜂群主要力量集中在採蜜上,在泌蜜期即將來臨前,應對蜂王的產卵量酌加限制。一般而言,可在主要泌蜜期10-14天前,將上箱體的蜂王用王籠幽禁或抓除以停止產卵,並將下箱體封蓋蛹片及蜜片調到上箱體,等到大泌蜜時,上箱體都為空巢片,可供貯蜜之用。採蜜時一般只採收上箱之蜂蜜,下箱之少部份則留供蜜蜂食用,如逢連續下雨仍有存糧可用,不致挨餓,亦可確保蜂蜜純度。採蜜期由於下箱體蜂王仍繼續產卵繁育,工蜂數量仍持續成長,對蜜期長或欲連續採收二種蜜源,可維持長期穩定的產蜜量,同時在採蜜結束後因蜂群勢仍強,可繼續生產蜂王漿。

飛來蜜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開始養蜂需準備的工具首推蜂箱與巢框 , 目前世界上使用最廣的標準是朗式蜂箱(langstroth) 與搭配使用的朗式標準框 , 也是目前台灣養蜂用具供應商所提供的器材尺寸標準 . 養蜂也可使用其他尺寸的蜂箱與巢框 , 沒有絕對標準 , 在此介紹朗式標準是因為採購容易 且世界通用 .

<!--[if !ppt]-->




下圖是巢框放置在蜂箱內部的剖面圖 , 請注意蜂間的觀念 , 蜂間 bee space , 又稱蜂路 , 2隻蜜蜂背對背的高度 , 西方蜜蜂的蜂路=3/8英吋 =9.525 mm , 蜂路大小依據每一蜜蜂亞種而不同 , 東方蜜蜂的蜂路大約 7~8 mm .

更確切的說法 , 蜂路應該是2個巢框之間的距離 , 也就是2片巢脾的距離 , 2隻蜜蜂趴在巢脾上 , 背對背的空間距離 .

下圖是依據蜂路觀念而引申的蜂箱內部尺寸


台灣的朗式標準箱可放10~12框巢框 , 原始設計放10框+1框寬度(生產蜂王乳?) , 其他國家的箱子寬度不一定與台灣一致 , 例如大陸的朗式標準箱寬度只有372mm , 有些國家採用382 mm , 在此採用台灣常用的尺寸 , "大約" 412 mm 如下圖所示 , 2個小黑框為巢門入口 , 台灣的蜂箱都還會開前後透氣窗 , 下圖沒有畫出來 .

下圖是朗式標準框的詳細尺寸 , 建議別看的太仔細 , 很亂~~~ , 若再用蜂路的觀念描述將更亂 , 不如不看 , 知道有這事就好 .

以上介紹朗式標準箱 for 西方蜜蜂 , 養東方蜜蜂(野蜂)照搬朗式標準箱會出問題 , 因為市面上都是朗式標準箱 , 為了採購的便利性只好自行修改買來的器材 , 以下介紹將朗式標準箱改為適合野蜂用的尺寸 .
巢框的寬度由35mm減為32mm . 若採用35mm , 野蜂會在2個巢框之間搭建違章建築而將2巢框黏在一起 , 檢查非常不便 , 改用32 mm或更小則可避免野蜂在2框之間蓋違建 . 一般將框耳由35mm磨至32mm以下 , 或者乾脆將框耳磨平 .

朗式標準箱對野蜂而言太大 , 野蜂一般強群的蜂量大約等於8框朗式標準框 , 所以蜂箱的內寬大約8~9框的寬度即可 , 考慮檢查時挪移巢框需要空間 , 自行製作箱子寬度可用300 ~ 360 mm  , 一般都還是採用朗式標準寬度412mm , 但在內部加一片活動隔板 . 有些人可以將野蜂養至10框以上 , 直接使用朗式箱剛剛好 , 若要2群養在同一箱 , 自行加寬吧 !

下蜂路加大至20~25 mm , 因為野蜂喜歡聚集在巢框下部 , 多一些空間讓他們聚集 , 增加的高度也可以減少臘蛾幼蟲往上爬到巢框的機率 .

****

下2圖是無凸耳巢框 (凸耳磨平)


下圖是巢框無凸耳與磨掉部分凸耳的巢框比較

下圖2箭頭之間的距離就是蜂路 , 注意巢框凸耳是否靠在一起 .
2個蜂路不一樣寬 , 可以視情況調整蜂路大小 .

飛來蜜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開始養蜂需準備的工具首推蜂箱與巢框 , 目前世界上使用最廣的標準是朗式蜂箱(langstroth) 與搭配使用的朗式標準框 , 也是目前台灣養蜂用具供應商所提供的器材尺寸標準 . 養蜂也可使用其他尺寸的蜂箱與巢框 , 沒有絕對標準 , 在此介紹朗式標準是因為採購容易 且世界通用 .

<!--[if !ppt]-->
下圖是巢框放置在蜂箱內部的剖面圖 , 請注意蜂間的觀念 , 蜂間 bee space , 又稱蜂路 , 2隻蜜蜂背對背的高度 , 西方蜜蜂的蜂路=3/8英吋 =9.525 mm , 蜂路大小依據每一蜜蜂亞種而不同 , 東方蜜蜂的蜂路大約 7~8 mm .

更確切的說法 , 蜂路應該是2個巢框之間的距離 , 也就是2片巢脾的距離 , 2隻蜜蜂趴在巢脾上 , 背對背的空間距離 .

下圖是依據蜂路觀念而引申的蜂箱內部尺寸


台灣的朗式標準箱可放10~12框巢框 , 原始設計放10框+1框寬度(生產蜂王乳?) , 其他國家的箱子寬度不一定與台灣一致 , 例如大陸的朗式標準箱寬度只有372mm , 有些國家採用382 mm , 在此採用台灣常用的尺寸 , "大約" 412 mm 如下圖所示 , 2個小黑框為巢門入口 , 台灣的蜂箱都還會開前後透氣窗 , 下圖沒有畫出來 .

下圖是朗式標準框的詳細尺寸 , 建議別看的太仔細 , 很亂~~~ , 若再用蜂路的觀念描述將更亂 , 不如不看 , 知道有這事就好 .

以上介紹朗式標準箱 for 西方蜜蜂 , 養東方蜜蜂(野蜂)照搬朗式標準箱會出問題 , 因為市面上都是朗式標準箱 , 為了採購的便利性只好自行修改買來的器材 , 以下介紹將朗式標準箱改為適合野蜂用的尺寸 .
巢框的寬度由35mm減為32mm . 若採用35mm , 野蜂會在2個巢框之間搭建違章建築而將2巢框黏在一起 , 檢查非常不便 , 改用32 mm或更小則可避免野蜂在2框之間蓋違建 . 一般將框耳由35mm磨至32mm以下 , 或者乾脆將框耳磨平 .

朗式標準箱對野蜂而言太大 , 野蜂一般強群的蜂量大約等於8框朗式標準框 , 所以蜂箱的內寬大約8~9框的寬度即可 , 考慮檢查時挪移巢框需要空間 , 自行製作箱子寬度可用300 ~ 360 mm  , 一般都還是採用朗式標準寬度412mm , 但在內部加一片活動隔板 . 有些人可以將野蜂養至10框以上 , 直接使用朗式箱剛剛好 , 若要2群養在同一箱 , 自行加寬吧 !

下蜂路加大至20~25 mm , 因為野蜂喜歡聚集在巢框下部 , 多一些空間讓他們聚集 , 增加的高度也可以減少臘蛾幼蟲往上爬到巢框的機率 .

****

下2圖是無凸耳巢框 (凸耳磨平)


下圖是巢框無凸耳與磨掉部分凸耳的巢框比較

下圖2箭頭之間的距離就是蜂路 , 注意巢框凸耳是否靠在一起 .
2個蜂路不一樣寬 , 可以視情況調整蜂路大小 .

飛來蜜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蜂場選定
  蜂場的環境與蜜蜂的生存關係密切,首先要考慮週邊環境蜜源植物及鄰近農作物種類及栽種情形,如採收龍眼商品蜜時,因擺放時間短,應注意週遭龍眼樹數量的分佈、開花情形、地形及附近其他蜂群的數量等等,以確保能得獲到更多的蜂蜜,蜂場的選擇是很的重要的,但擺蜂地點有時也必需遷就現實及地形,選擇的原則為背風向陽,日照時間長,尤其早晨越早被陽光照射到的地方越好,如在山區裡儘可能蜂場的位置是在蜜源植物的山谷下,可增加蜜蜂採集效率。如以生產王漿或採收花粉的定地飼養蜂場,由於放置時間長,除考慮主要蜜粉源外,還要考慮輔助蜜粉源植物的種類、數量、銜接情形,擺放場地除背風向陽外,還要地勢平坦且不積水,搬運車輛能進出,附近也要有清淨水源,無天然敵害,也不宜太靠近住家附近或路燈,尤其夜間點燈會誘引蜜蜂,造成傷亡損失。
兩蜂場間應保持一定的距離,定地養蜂最好能相隔2公里以上,每場可放50~80群,如專以轉地採蜜為主常因蜜源植物花期太集中,數量也較多,且多數的蜂友都一齊前往採蜜,蜜蜂數量過多,競爭激烈,在此種情況下,不易有好的採蜜成績,有時也可選擇蜜源植物分佈豐度較少或較分散但放蜂人稀少的地方,常會有較好的收蜜量。
蜂群檢查
  為瞭解蜂群內部活動及變化,以採取相應配合的有效管理措施,必須定期開箱檢查,一般每隔7~10天檢查一次,如在大泌蜜期前或自然分蜂繁殖時期,很容易產生王台時,至少3~5天應檢查一次,檢查項目包括:蜂王存在與否、有無王台發生、蜂王產卵及幼蟲圈大小、粉蜜貯存情形、病蟲害發生等,檢查時宜選擇天晴溫暖的上午進行,檢查時,養蜂者立於蜂箱一側,先輕輕掀取箱蓋,噴少許煙,使蜜蜂安靜,以起刮刀撬鬆巢脾,雙手提取巢脾逐片檢查,應盡量保持垂直,以避免花粉掉落或花蜜流出,當發現有王台發生時應加以除去,蜂群勢很強盛時不易檢視巢脾內情況時,可將巢脾上的蜜蜂抖落箱內,才能清礎確實地將王台清除,有時蜂量很多,找尋蜂王困難時,只有根據巢片上有無急造王台,或巢房內有蜂卵,表示有蜂王存在。
餵飼
  台灣主要採蜜期集中於三月中旬至五月間的荔枝及龍眼花期,除少數蜂農尚有採收特定種類蜂蜜外,雖然蜜源植物種類多,但豐度仍嫌不足,除少數地區在某些時候進蜜量較多,不必餵食之外,大部分時間,需人工補充餵飼糖漿,以維持蜂群的發育,糖漿濃度如以蔗糖為1:1,果糖漿為2:1,在生產王漿的季節,配合採漿移蟲當日,即每3天獎勵餵食糖漿一次,每次糖漿量約1公斤,如蜂群已有足夠的貯蜜可酌減餵飼量,早春為加速蜂群繁殖,到蜜期能達到最強勢蜂群,採取獎勵餵飼是必要的。又每年七、八月(大、小暑)間,是本省粉蜜較易缺乏的時期,除了糖漿的餵飼之外,應注意花粉或人工花粉的補充餵飼,以維持蜂勢,花粉的配方為:新鮮花粉1份或乾燥花粉0.5份、脫脂黃豆粉1份及蔗糖2份添加少許蜂蜜或果糖,也可加少許酵母粉或蛋黃粉,混合攪拌,壓成餅狀,切成小塊餵飼。
分群
  分群就是根據外界蜜源條件和蜂群內部情況及生產需要,有計劃的將一群分為二群以上或多群分出一群的方法,是增加蜂群數量,擴大蜂場,解除分蜂熱的主要手段之一。分群應在下列情況下才可進行:(1)蜂群正處於增殖時期,群勢旺盛,工蜂採集積極,幼蜂相對過剩,外界粉蜜源也充足。(2)如以增加蜂群數的增殖應選在主要泌蜜期50~60天前,使分群後的原群和新群都有足夠時間增殖為強大的生產群。(3)人工培育的蜂王已經產卵,有足夠的新蜂王組織新分群,分群的方法有:
(一)均等分群
  將一群的蜜蜂及子脾均分為二群,其方法為把原群在蜂箱左側移開,原位右側放一新蜂箱,再從原群中分出等量的子脾和蜜蜂放入,次日再介入一隻蜂王,如發現工蜂偏集時,只要把蜂少的一箱向另一箱靠攏些,如此飛入的工蜂就會增加,也可以從蜂多的群中抽一些蜜蜂補給新蜂群。
(二)混合分群
  從幾個蜂群中抽出正在出房的封蓋子脾連蜂,集中在一箱內,組成新群,並介入新蜂王,最好能載到離5~6公里以外的地方,以防工蜂又回到原群。
(三)合併蜂群
  把兩群或多個小群混合成一群的方法稱為合併蜂群,簡稱併群,當蜂群失王或蜂王老化產卵力弱,或大泌蜜期前,數個小群都可合併成大群,投入生產行列。合併蜂群時應將弱群併入強群,無王群併入有王群,選擇相鄰的蜂群進行合併,以防蜜蜂偏集,對已失王過久,巢內老蜂多,子脾少的蜂群可先補給1~2框未封蓋子脾,然後再合併,為了保證蜂王安全,可在合併時先將蜂王扣在巢脾上,待成功接受後再釋出。在春繁殖和大泌蜜期時,蜜蜂對“群味”敏感性較差,合併蜂群不會發生咬殺,可採直接合併。如在非泌蜜期欲合併蜂群時,可在併群之間放入一張報紙,待1~2天,氣味混合蜜蜂會咬破報紙,兩群自然合併,再把報紙移除。
搬移
  蜜蜂在一定的飛行範圍內對蜂巢位置的記憶能力很強,一旦將蜂箱搬到不遠的新位置時,外勤蜂仍會飛回原巢地方,故平時不得隨異搬移位置,如搬移距離在2.5公里以內,則應先將蜂群搬到相反方向3公里以外處,放置6~7天以後再搬到新的地方。如需在原蜂場做短距離的移動,應採取漸進移動方式為之,橫向搬移每天不超過一公尺,向後可達二公尺。如為採收蜂蜜或花粉作長距離轉地搬蜂時,可於傍晚外勤蜂全部回巢時,先將後方通氣窗打開,如有蜂膠附著時應先刮除,以利通氣,再以噴煙器將巢口的工蜂輕輕噴煙趕進巢箱內,隨即關緊巢門,再逐一搬上卡車,載到預先整理好的蜂場,在卸下蜂群,擺放妥當後,逐一打開巢門,並關好後通氣窗,次日早晨再檢視一遍,擺正巢箱,必要時逐一開箱檢查,扶正巢脾。
防止盜蜂
  盜蜂是指到別群去盜取蜂蜜,蜂場一旦發生盜蜂,由於二群工蜂相互咬殺,常使工蜂大量傷亡,蜂蜜也被盜光,有時甚至蜂王也會被圍死,造成蜂場很大的損失及管理上的困難,因此一旦發現盜蜂,應立即加以制止。盜蜂一般較常發生於晚秋蜜源缺少或春採蜜後貯蜜少時,有時白天太早餵糖水也會發生,被盜者往往是那些無王群、弱群、病群,為防止或減少被盜,弱群應加以調整巢脾、蜂勢或及時併群,平時應隨時保持蜂脾相稱或蜂多於脾,蜜源缺乏時要縮小巢門,白天開箱檢查時間儘量縮短,以防患盜蜂的發生。一旦發生被盜,應立即縮小巢門,使其只能容1~2隻工蜂進出,以利蜜蜂守衛,也可把被盜群移到別地方,原位放一空箱,內放二張空脾,使盜蜂無蜜可盜,當全場盜蜂難以制止,則應將被盜蜂群搬到別處。

飛來蜜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蜂場選定
  蜂場的環境與蜜蜂的生存關係密切,首先要考慮週邊環境蜜源植物及鄰近農作物種類及栽種情形,如採收龍眼商品蜜時,因擺放時間短,應注意週遭龍眼樹數量的分佈、開花情形、地形及附近其他蜂群的數量等等,以確保能得獲到更多的蜂蜜,蜂場的選擇是很的重要的,但擺蜂地點有時也必需遷就現實及地形,選擇的原則為背風向陽,日照時間長,尤其早晨越早被陽光照射到的地方越好,如在山區裡儘可能蜂場的位置是在蜜源植物的山谷下,可增加蜜蜂採集效率。如以生產王漿或採收花粉的定地飼養蜂場,由於放置時間長,除考慮主要蜜粉源外,還要考慮輔助蜜粉源植物的種類、數量、銜接情形,擺放場地除背風向陽外,還要地勢平坦且不積水,搬運車輛能進出,附近也要有清淨水源,無天然敵害,也不宜太靠近住家附近或路燈,尤其夜間點燈會誘引蜜蜂,造成傷亡損失。
兩蜂場間應保持一定的距離,定地養蜂最好能相隔2公里以上,每場可放50~80群,如專以轉地採蜜為主常因蜜源植物花期太集中,數量也較多,且多數的蜂友都一齊前往採蜜,蜜蜂數量過多,競爭激烈,在此種情況下,不易有好的採蜜成績,有時也可選擇蜜源植物分佈豐度較少或較分散但放蜂人稀少的地方,常會有較好的收蜜量。
蜂群檢查
  為瞭解蜂群內部活動及變化,以採取相應配合的有效管理措施,必須定期開箱檢查,一般每隔7~10天檢查一次,如在大泌蜜期前或自然分蜂繁殖時期,很容易產生王台時,至少3~5天應檢查一次,檢查項目包括:蜂王存在與否、有無王台發生、蜂王產卵及幼蟲圈大小、粉蜜貯存情形、病蟲害發生等,檢查時宜選擇天晴溫暖的上午進行,檢查時,養蜂者立於蜂箱一側,先輕輕掀取箱蓋,噴少許煙,使蜜蜂安靜,以起刮刀撬鬆巢脾,雙手提取巢脾逐片檢查,應盡量保持垂直,以避免花粉掉落或花蜜流出,當發現有王台發生時應加以除去,蜂群勢很強盛時不易檢視巢脾內情況時,可將巢脾上的蜜蜂抖落箱內,才能清礎確實地將王台清除,有時蜂量很多,找尋蜂王困難時,只有根據巢片上有無急造王台,或巢房內有蜂卵,表示有蜂王存在。
餵飼
  台灣主要採蜜期集中於三月中旬至五月間的荔枝及龍眼花期,除少數蜂農尚有採收特定種類蜂蜜外,雖然蜜源植物種類多,但豐度仍嫌不足,除少數地區在某些時候進蜜量較多,不必餵食之外,大部分時間,需人工補充餵飼糖漿,以維持蜂群的發育,糖漿濃度如以蔗糖為1:1,果糖漿為2:1,在生產王漿的季節,配合採漿移蟲當日,即每3天獎勵餵食糖漿一次,每次糖漿量約1公斤,如蜂群已有足夠的貯蜜可酌減餵飼量,早春為加速蜂群繁殖,到蜜期能達到最強勢蜂群,採取獎勵餵飼是必要的。又每年七、八月(大、小暑)間,是本省粉蜜較易缺乏的時期,除了糖漿的餵飼之外,應注意花粉或人工花粉的補充餵飼,以維持蜂勢,花粉的配方為:新鮮花粉1份或乾燥花粉0.5份、脫脂黃豆粉1份及蔗糖2份添加少許蜂蜜或果糖,也可加少許酵母粉或蛋黃粉,混合攪拌,壓成餅狀,切成小塊餵飼。
分群
  分群就是根據外界蜜源條件和蜂群內部情況及生產需要,有計劃的將一群分為二群以上或多群分出一群的方法,是增加蜂群數量,擴大蜂場,解除分蜂熱的主要手段之一。分群應在下列情況下才可進行:(1)蜂群正處於增殖時期,群勢旺盛,工蜂採集積極,幼蜂相對過剩,外界粉蜜源也充足。(2)如以增加蜂群數的增殖應選在主要泌蜜期50~60天前,使分群後的原群和新群都有足夠時間增殖為強大的生產群。(3)人工培育的蜂王已經產卵,有足夠的新蜂王組織新分群,分群的方法有:
(一)均等分群
  將一群的蜜蜂及子脾均分為二群,其方法為把原群在蜂箱左側移開,原位右側放一新蜂箱,再從原群中分出等量的子脾和蜜蜂放入,次日再介入一隻蜂王,如發現工蜂偏集時,只要把蜂少的一箱向另一箱靠攏些,如此飛入的工蜂就會增加,也可以從蜂多的群中抽一些蜜蜂補給新蜂群。
(二)混合分群
  從幾個蜂群中抽出正在出房的封蓋子脾連蜂,集中在一箱內,組成新群,並介入新蜂王,最好能載到離5~6公里以外的地方,以防工蜂又回到原群。
(三)合併蜂群
  把兩群或多個小群混合成一群的方法稱為合併蜂群,簡稱併群,當蜂群失王或蜂王老化產卵力弱,或大泌蜜期前,數個小群都可合併成大群,投入生產行列。合併蜂群時應將弱群併入強群,無王群併入有王群,選擇相鄰的蜂群進行合併,以防蜜蜂偏集,對已失王過久,巢內老蜂多,子脾少的蜂群可先補給1~2框未封蓋子脾,然後再合併,為了保證蜂王安全,可在合併時先將蜂王扣在巢脾上,待成功接受後再釋出。在春繁殖和大泌蜜期時,蜜蜂對“群味”敏感性較差,合併蜂群不會發生咬殺,可採直接合併。如在非泌蜜期欲合併蜂群時,可在併群之間放入一張報紙,待1~2天,氣味混合蜜蜂會咬破報紙,兩群自然合併,再把報紙移除。
搬移
  蜜蜂在一定的飛行範圍內對蜂巢位置的記憶能力很強,一旦將蜂箱搬到不遠的新位置時,外勤蜂仍會飛回原巢地方,故平時不得隨異搬移位置,如搬移距離在2.5公里以內,則應先將蜂群搬到相反方向3公里以外處,放置6~7天以後再搬到新的地方。如需在原蜂場做短距離的移動,應採取漸進移動方式為之,橫向搬移每天不超過一公尺,向後可達二公尺。如為採收蜂蜜或花粉作長距離轉地搬蜂時,可於傍晚外勤蜂全部回巢時,先將後方通氣窗打開,如有蜂膠附著時應先刮除,以利通氣,再以噴煙器將巢口的工蜂輕輕噴煙趕進巢箱內,隨即關緊巢門,再逐一搬上卡車,載到預先整理好的蜂場,在卸下蜂群,擺放妥當後,逐一打開巢門,並關好後通氣窗,次日早晨再檢視一遍,擺正巢箱,必要時逐一開箱檢查,扶正巢脾。
防止盜蜂
  盜蜂是指到別群去盜取蜂蜜,蜂場一旦發生盜蜂,由於二群工蜂相互咬殺,常使工蜂大量傷亡,蜂蜜也被盜光,有時甚至蜂王也會被圍死,造成蜂場很大的損失及管理上的困難,因此一旦發現盜蜂,應立即加以制止。盜蜂一般較常發生於晚秋蜜源缺少或春採蜜後貯蜜少時,有時白天太早餵糖水也會發生,被盜者往往是那些無王群、弱群、病群,為防止或減少被盜,弱群應加以調整巢脾、蜂勢或及時併群,平時應隨時保持蜂脾相稱或蜂多於脾,蜜源缺乏時要縮小巢門,白天開箱檢查時間儘量縮短,以防患盜蜂的發生。一旦發生被盜,應立即縮小巢門,使其只能容1~2隻工蜂進出,以利蜜蜂守衛,也可把被盜群移到別地方,原位放一空箱,內放二張空脾,使盜蜂無蜜可盜,當全場盜蜂難以制止,則應將被盜蜂群搬到別處。

飛來蜜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蜂王是一群之母,其品質優劣對整個蜂群的遺傳性狀、群勢發展和生產效能具有決定性的作用,然除有良好蜂種之外,還必須有良好的育王方法。台灣因生產蜂王漿技術普及,雖能大量移蟲育王,但對培育蜂王之技術並未加以重視。目前蜂農大多自行培育蜂王,常以大群(4~8框蜂)作為交尾群的換王方式進行,其育王效率低,且育王時常與採蜜、蜂王漿生產相衝突,在育王時也忽略種用雄蜂的篩選及有計劃性大量培育,以致所培育的蜂王品質常未能達理想,選種效率也不佳。

  • 種用雄蜂培育
      配種用雄蜂好壞與蜂王是同等重要,此常被蜂農忽視,雄蜂由卵到性成熟需36~38天,而蜂王較短,需21天左右,相差約15~17天, 剛好是蜂王由卵到羽化所需時間,故在移蟲育王前要先行培育雄蜂,待雄蜂出房時,才作移蟲工作,雄蜂數量與處女王比例至少要50隻比1隻以上,如培育處女王數量低於30隻時,雄蜂比例要加倍計算,儘可能大量培育雄蜂,有利於在交尾時形成空中優勢,增加交尾成功率及選種效果。在培育雄蜂時,宜先製作雄蜂巢脾,可利用雄蜂巢礎或將舊巢脾下部約三分之二處割除,置於強群中讓其修築而成。在插入空雄蜂巢脾時,應將蜂王以隔王板限制在雄蜂脾上強迫其產卵。待封蓋後,將全部的雄蜂巢片移到少數幾群集中管理並加強餵食花粉及糖漿。在雄蜂出房的前二天(約產卵後三個星期),應將雄蜂群內的非種用雄蜂抓除,待出房後即可搬到交尾場,讓其定位飛行。
     

  • 移蟲育王
      生產蜂王乳的移蟲只要不傷害蟲體,可不必太講究,但在育王時,良好的移蟲方法,可培養出較大的處女蜂王,茲將有關移蟲方式、移蟲日齡、限制蜂王產卵、慎選哺育群等簡述如下: (1)移蟲方式採二次(複式)移蟲,即在預定移蟲的前一天,先移一日齡幼蟲在王杯內,讓工蜂先吐漿哺育,待第二天即移蟲當日,先將該幼蟲移除,重新移一日齡(越小越好)幼蟲入王杯,此時王杯內已有充足的一日齡蜂王漿可供幼蟲食用,此可避免在移蟲過程中一日齡蜂王漿被中斷或減少,可使蜂王平均初生重及產卵能力增加。(2)移蟲日齡越小越好,一般以一日齡以內最佳。(3)限制蜂王日產卵量可使蜂卵增大,所培育的蜂王體形亦較大,可在移蟲8天前利用隔王板將蜂王限制在箱內的一側,並調予擁有多量的幼蟲、卵片,由於蜂王沒有產卵的地方,使產卵量減少,而達到增加卵重。(4)王杯數過多哺育負擔重將使蜂王變小,一般每群以不超過30個王杯為宜。
     

  • 組織交尾群
      交尾群是在育王時專供處女蜂王交配的暫時性小蜂群,又稱為核群。過去都以大群(4~8框蜂)育王,其育王數量少、效率低、成本高,為提高育王效率及降低成本,交尾群(箱)可縮減為全框、1/2、1/4、1/8框型等數種,一群使用工蜂量由5,000隻~3,00隻不等,今介紹高效率育王的1/8框型小交尾群,每群使用2~3個小巢片,使用蜂量為夏秋期300隻,冬春期500隻工蜂。
      在移蟲育王的同時,事先將小巢片放入有王群內讓蜂王產卵,並孵化成幼蟲,可在移蟲後第12天將小巢片連工蜂放入小交尾箱內,組成小交尾群,每箱的四小群最好來自不同蜂群,每小群放2~3片(至少有一幼蟲片或卵片),搬到交尾場後即可打開巢門,讓蜜蜂在新地方定位,待蜂群安靜即可接入即將出房的王台。
     

  • 交尾群放置及管理
      交尾群應盡可能遠離蜂場至少半徑六公里以上,以增加交尾純度,相鄰的兩箱交尾群距離宜在二公尺以上,可依地物、地形不定向來放置。當接入王台3天後,全面檢查處女王出房情形,凡是質量不好的處女王或死王台應予淘汰,再接入新王台。蜂王羽化後第5~6天起,可於下午五時以後或上午十時以前開箱檢查蜂王交尾及產卵情形。如採用小交尾群,因蜂王產卵的巢房有限及工蜂數量不多,不易長久維持,有時蜂王因產卵地方太小會整群逃離,可在巢口外加上小隔王板,以防蜂王飛出,亦可插入空脾,並將幼蟲片取出,以利蜂王繼續產卵。小交尾群由於群勢小,採集能力弱,必需經常給予人工餵食花粉餅及糖漿,糖漿每5~7天餵一次,花粉則隨時補充。
     

  • 新王誘入及寄送
      當新王產卵後幼蟲已封蓋時即可取出誘入無王或需換王的蜂群內,如將蜂王直接誘入蜂群內是不安全的,一般採用間接誘入法,即換王時先將老王抓出,並清除巢脾上的王台, 選擇一蜜脾抖掉全部蜜蜂,將新王以鐵紗網製成的誘王罩(長五公分,寬三公分)扣在有蜜房的地方,或關在王籠內,內放煉糖(蜂蜜加細糖粉攪拌, 捏壓至不黏手)供蜂王食用。待3~5天後王罩或王籠外所包圍工蜂不多時,方可將新王悄悄放出,並注意觀察有無圍王現象,隨後經20~30分鐘再檢查一次,以確定蜂王是否已被接受。如有圍王應重新關入罩(籠)內,隔1~2天後再釋放觀察,若久久誘入不成,應考慮另換新王,或將該群分併到他群。有一種新式王籠(如圖),適合蜂王的寄送及誘王易成功,其方法為在王籠內放置煉糖,並同時放入該群的工蜂8~10隻,只要將王籠放在介入群的框上,待另一開孔的煉糖被籠外的工蜂吃完,蜂王即可緩緩爬出。

飛來蜜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蜂王是一群之母,其品質優劣對整個蜂群的遺傳性狀、群勢發展和生產效能具有決定性的作用,然除有良好蜂種之外,還必須有良好的育王方法。台灣因生產蜂王漿技術普及,雖能大量移蟲育王,但對培育蜂王之技術並未加以重視。目前蜂農大多自行培育蜂王,常以大群(4~8框蜂)作為交尾群的換王方式進行,其育王效率低,且育王時常與採蜜、蜂王漿生產相衝突,在育王時也忽略種用雄蜂的篩選及有計劃性大量培育,以致所培育的蜂王品質常未能達理想,選種效率也不佳。
  • 種用雄蜂培育
      配種用雄蜂好壞與蜂王是同等重要,此常被蜂農忽視,雄蜂由卵到性成熟需36~38天,而蜂王較短,需21天左右,相差約15~17天, 剛好是蜂王由卵到羽化所需時間,故在移蟲育王前要先行培育雄蜂,待雄蜂出房時,才作移蟲工作,雄蜂數量與處女王比例至少要50隻比1隻以上,如培育處女王數量低於30隻時,雄蜂比例要加倍計算,儘可能大量培育雄蜂,有利於在交尾時形成空中優勢,增加交尾成功率及選種效果。在培育雄蜂時,宜先製作雄蜂巢脾,可利用雄蜂巢礎或將舊巢脾下部約三分之二處割除,置於強群中讓其修築而成。在插入空雄蜂巢脾時,應將蜂王以隔王板限制在雄蜂脾上強迫其產卵。待封蓋後,將全部的雄蜂巢片移到少數幾群集中管理並加強餵食花粉及糖漿。在雄蜂出房的前二天(約產卵後三個星期),應將雄蜂群內的非種用雄蜂抓除,待出房後即可搬到交尾場,讓其定位飛行。
     
  • 移蟲育王
      生產蜂王乳的移蟲只要不傷害蟲體,可不必太講究,但在育王時,良好的移蟲方法,可培養出較大的處女蜂王,茲將有關移蟲方式、移蟲日齡、限制蜂王產卵、慎選哺育群等簡述如下: (1)移蟲方式採二次(複式)移蟲,即在預定移蟲的前一天,先移一日齡幼蟲在王杯內,讓工蜂先吐漿哺育,待第二天即移蟲當日,先將該幼蟲移除,重新移一日齡(越小越好)幼蟲入王杯,此時王杯內已有充足的一日齡蜂王漿可供幼蟲食用,此可避免在移蟲過程中一日齡蜂王漿被中斷或減少,可使蜂王平均初生重及產卵能力增加。(2)移蟲日齡越小越好,一般以一日齡以內最佳。(3)限制蜂王日產卵量可使蜂卵增大,所培育的蜂王體形亦較大,可在移蟲8天前利用隔王板將蜂王限制在箱內的一側,並調予擁有多量的幼蟲、卵片,由於蜂王沒有產卵的地方,使產卵量減少,而達到增加卵重。(4)王杯數過多哺育負擔重將使蜂王變小,一般每群以不超過30個王杯為宜。
     
  • 組織交尾群
      交尾群是在育王時專供處女蜂王交配的暫時性小蜂群,又稱為核群。過去都以大群(4~8框蜂)育王,其育王數量少、效率低、成本高,為提高育王效率及降低成本,交尾群(箱)可縮減為全框、1/2、1/4、1/8框型等數種,一群使用工蜂量由5,000隻~3,00隻不等,今介紹高效率育王的1/8框型小交尾群,每群使用2~3個小巢片,使用蜂量為夏秋期300隻,冬春期500隻工蜂。
      在移蟲育王的同時,事先將小巢片放入有王群內讓蜂王產卵,並孵化成幼蟲,可在移蟲後第12天將小巢片連工蜂放入小交尾箱內,組成小交尾群,每箱的四小群最好來自不同蜂群,每小群放2~3片(至少有一幼蟲片或卵片),搬到交尾場後即可打開巢門,讓蜜蜂在新地方定位,待蜂群安靜即可接入即將出房的王台。
     
  • 交尾群放置及管理
      交尾群應盡可能遠離蜂場至少半徑六公里以上,以增加交尾純度,相鄰的兩箱交尾群距離宜在二公尺以上,可依地物、地形不定向來放置。當接入王台3天後,全面檢查處女王出房情形,凡是質量不好的處女王或死王台應予淘汰,再接入新王台。蜂王羽化後第5~6天起,可於下午五時以後或上午十時以前開箱檢查蜂王交尾及產卵情形。如採用小交尾群,因蜂王產卵的巢房有限及工蜂數量不多,不易長久維持,有時蜂王因產卵地方太小會整群逃離,可在巢口外加上小隔王板,以防蜂王飛出,亦可插入空脾,並將幼蟲片取出,以利蜂王繼續產卵。小交尾群由於群勢小,採集能力弱,必需經常給予人工餵食花粉餅及糖漿,糖漿每5~7天餵一次,花粉則隨時補充。
     
  • 新王誘入及寄送
      當新王產卵後幼蟲已封蓋時即可取出誘入無王或需換王的蜂群內,如將蜂王直接誘入蜂群內是不安全的,一般採用間接誘入法,即換王時先將老王抓出,並清除巢脾上的王台, 選擇一蜜脾抖掉全部蜜蜂,將新王以鐵紗網製成的誘王罩(長五公分,寬三公分)扣在有蜜房的地方,或關在王籠內,內放煉糖(蜂蜜加細糖粉攪拌, 捏壓至不黏手)供蜂王食用。待3~5天後王罩或王籠外所包圍工蜂不多時,方可將新王悄悄放出,並注意觀察有無圍王現象,隨後經20~30分鐘再檢查一次,以確定蜂王是否已被接受。如有圍王應重新關入罩(籠)內,隔1~2天後再釋放觀察,若久久誘入不成,應考慮另換新王,或將該群分併到他群。有一種新式王籠(如圖),適合蜂王的寄送及誘王易成功,其方法為在王籠內放置煉糖,並同時放入該群的工蜂8~10隻,只要將王籠放在介入群的框上,待另一開孔的煉糖被籠外的工蜂吃完,蜂王即可緩緩爬出。

飛來蜜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分蜂季節的來臨 蜂群夠旺或是王的素質不夠時 蜂群就會開始蓋王台 此時就是換王或是分箱的最好時機了


 


 蜂群夠強時 蓋的王台相對品質也較佳 假如有其他箱的王不夠強時也可以順便換強群的王台 這樣也可縮短換王的時間 蜂群也不置於斷子太久 以目前野蜂來說 到達6巢脾時就算大群了 也些到了8巢脾 還沒蓋王台  這個品種就需要好好的保留下來


 


蜂群出現王台時 一般的作法


 


 第一:割王台(割了還是會蓋 分蜂的情緒還是在) 此時的蜂群都在為分蜂做準備 所以也比較不工作 相對的 採的蜜也較少  所以才會有蜂群保持中上的強度是最佳的 採的蜜也較多的說法  一直割王台 割到最後 蜂群不工作 有了王台 蜂王一下卵 馬上就分 從頭到尾白忙一場


 


第二:搖蜜 讓蜂群比較有事做 這樣也比較能舒緩分蜂的情緒 有蜜就搖 只留點底讓蜂群庫存 效果有限


 


第三:從別箱調來需要哺育的子脾 與有王台的這箱對調 或是再加空的巢脾 讓蜂群工作 還是會分


 


第四:就是換王 假如是強群換王的效果就是不佳 弱群出現王台時 就可以換王


 


第五:割了王台後 知道這窩的蜂大約幾巢脾會分蜂 只要快到這個數目時 就把封蓋的子脾抽走 去支援其他弱群 這樣也可以消除分蜂熱 這招有效


 


第六:還是分吧!都到達了六巢脾了 能撐多久也是有限 所以盡早分 反而比較不會浪費時間


 


 何時的分蜂時機最佳 我的作法 就是發現王台時 把王台割除 老王抓出來剪翅 然後放回 等蜂群在蓋過王台  此時就開始等待蜂群自然分蜂 蜂群分蜂後 王掉在地上 分蜂群飛回原箱 馬上帶著一半的蜂含巢脾含老王 放在新的安置點 此時隨便放都沒關西 帶走的蜂也不太會回原箱 分蜂群都不要這個老家了 當然位置可以隨便放 或是另一個方法 分蜂群跑出去後 馬上舊箱關起來 移開 放一個空箱裡頭放著黏好蜂弓的巢礎  準備接收回來的分蜂群 然後再把空箱含蜂含老王 移到要放的地點  然後馬上仔細檢查舊箱的王台 只留一個王台 其餘都割除 然後4天後再檢查王台一次 免得蜂群又蓋王台 造成多次分蜂


 


一般的人比較沒時間 所以都會採取提早分法 就是發現王台時 馬上幫蜂群分蜂 如何分法 把老王帶著一半的蜂群分在另一箱 放在新的場所 檢查清楚 把全部的王台割除  舊箱留一個王台四天後還是要再檢查蜂群 有沒有多的王台 有時兩天就可以檢查 免得新王一出 又有多的王台 就會多次分蜂  老王帶著一半的蜂群 有時還是會在蓋王台 表示分蜂熱還是沒有解除 也只能在分 否則王台還是會一直蓋 除非割到蜂群自然下降 才有可能不蓋王台


 


所以現在我都不採取提早分法 都是等到蜂群自然分蜂後 在分箱 此時的分蜂群工作超認真的 也不會再蓋王台 這才是真正消除了分蜂熱

飛來蜜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分蜂季節的來臨 蜂群夠旺或是王的素質不夠時 蜂群就會開始蓋王台 此時就是換王或是分箱的最好時機了

 

 蜂群夠強時 蓋的王台相對品質也較佳 假如有其他箱的王不夠強時也可以順便換強群的王台 這樣也可縮短換王的時間 蜂群也不置於斷子太久 以目前野蜂來說 到達6巢脾時就算大群了 也些到了8巢脾 還沒蓋王台  這個品種就需要好好的保留下來

 

蜂群出現王台時 一般的作法

 

 第一:割王台(割了還是會蓋 分蜂的情緒還是在) 此時的蜂群都在為分蜂做準備 所以也比較不工作 相對的 採的蜜也較少  所以才會有蜂群保持中上的強度是最佳的 採的蜜也較多的說法  一直割王台 割到最後 蜂群不工作 有了王台 蜂王一下卵 馬上就分 從頭到尾白忙一場

 

第二:搖蜜 讓蜂群比較有事做 這樣也比較能舒緩分蜂的情緒 有蜜就搖 只留點底讓蜂群庫存 效果有限

 

第三:從別箱調來需要哺育的子脾 與有王台的這箱對調 或是再加空的巢脾 讓蜂群工作 還是會分

 

第四:就是換王 假如是強群換王的效果就是不佳 弱群出現王台時 就可以換王

 

第五:割了王台後 知道這窩的蜂大約幾巢脾會分蜂 只要快到這個數目時 就把封蓋的子脾抽走 去支援其他弱群 這樣也可以消除分蜂熱 這招有效

 

第六:還是分吧!都到達了六巢脾了 能撐多久也是有限 所以盡早分 反而比較不會浪費時間

 

 何時的分蜂時機最佳 我的作法 就是發現王台時 把王台割除 老王抓出來剪翅 然後放回 等蜂群在蓋過王台  此時就開始等待蜂群自然分蜂 蜂群分蜂後 王掉在地上 分蜂群飛回原箱 馬上帶著一半的蜂含巢脾含老王 放在新的安置點 此時隨便放都沒關西 帶走的蜂也不太會回原箱 分蜂群都不要這個老家了 當然位置可以隨便放 或是另一個方法 分蜂群跑出去後 馬上舊箱關起來 移開 放一個空箱裡頭放著黏好蜂弓的巢礎  準備接收回來的分蜂群 然後再把空箱含蜂含老王 移到要放的地點  然後馬上仔細檢查舊箱的王台 只留一個王台 其餘都割除 然後4天後再檢查王台一次 免得蜂群又蓋王台 造成多次分蜂

 

一般的人比較沒時間 所以都會採取提早分法 就是發現王台時 馬上幫蜂群分蜂 如何分法 把老王帶著一半的蜂群分在另一箱 放在新的場所 檢查清楚 把全部的王台割除  舊箱留一個王台四天後還是要再檢查蜂群 有沒有多的王台 有時兩天就可以檢查 免得新王一出 又有多的王台 就會多次分蜂  老王帶著一半的蜂群 有時還是會在蓋王台 表示分蜂熱還是沒有解除 也只能在分 否則王台還是會一直蓋 除非割到蜂群自然下降 才有可能不蓋王台

 

所以現在我都不採取提早分法 都是等到蜂群自然分蜂後 在分箱 此時的分蜂群工作超認真的 也不會再蓋王台 這才是真正消除了分蜂熱

飛來蜜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