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瓜栽培管理

 

王毓華  農業試驗所

 

一、概說

苦瓜又名錦荔枝、癩葡萄、癩瓜等,學名為Momordica Charantia L.。苦瓜屬葫蘆科,一年生蔓性草本作物,原產於亞洲熱帶地區,也就是印度東部及中國南部,主要栽培於亞洲,為東方蔬菜之一種。苦瓜之根系發達,根群分布寬幅可達3公尺以上,深度可達30公分以上。蔓細、呈五稜形,分枝性極強,主蔓各節腋芽活動力強,能發生子蔓,子蔓各節腋芽又能發生孫蔓,形成繁茂的蔓葉系統,各節除腋芽外還有花芽和捲鬚。葉片為掌狀深裂,葉色為淺綠或深綠色,光滑無毛。花器小,黃色,雌雄異花同株,一般先開雄花,後開雌花,雄蕊三裂離生,柱頭三裂,有時二裂,雌花著生節位依品種而異,一般主蔓8~20節發生第一朵雌花,側蔓1~2節即著生雌花,以後每隔3~7節再著生雌花。果實多為紡錘狀、橢圓形或圓錐形,果實表面有大小不規則的瘤狀突起或條狀突起,嫩果呈淺綠、深綠或白色,成熟後變成桔紅色。種皮為紅色,種子扁平、稍厚,呈長卵形,具龜殼花紋,淺褐色、深褐色或黑色。

台灣幾乎一年四季都可栽培生產,從北部至南部,以及東部地區均有栽培。根據農業生產資料庫調查資料顯示,八十八年台灣地區苦瓜栽培面積約3, 100公頃,總收穫量約63,000公噸,其中栽培面積最大,生產量也最多的地區為屏東縣,年種植面積約1,500公頃,總收穫量約27,000公噸,其次為彰化縣、高雄縣、嘉義縣等,其他全台灣各地均有零星栽培。

苦瓜的價格與其他蔬菜作物相似,每個月平均價主要受到產量與氣候因素所影響,進而影響市場的供需平衡,使得價格發生明顯的波動情形。根據全省果菜交易市場苦瓜交易紀錄顯示,當交易總量多時,平均價格較低,當交易總量少時,則平均價格較高,在過去的一年內,苦瓜平均價最高可達39.0/公斤,最低則只有11.0/公斤,由此可見,苦瓜價格波動甚為明顯。因此栽培苦瓜時須特別市場供需情形,以獲得最大利益。

苦瓜顧名思義帶有苦味,隨著果實成熟苦味減弱,煮後苦味轉為苦甘味,除了可煮熟食用外,亦可涼拌生食,具有促進食慾、解渴、清涼等效用,為重要的瓜類蔬菜。苦瓜主要食用部位為果實,果實的營養價值高,每100公克所含水分約94,蛋白質約0.7~0.9,纖維約1.1~1.2,維生素A110毫克,維生素B10.05毫克,維生素B20.04毫克,維生素C30毫克,其中維他命C含量相當高。

 

 

二、氣候土宜

苦瓜性喜溫暖,耐熱性強,但不耐寒,低溫時生長勢衰弱。種子發芽適溫為30~35,幼苗生長適溫為20~25,開花結果以25~30且日照充足之結果率高,發育較迅速。一般而言,溫度越高,生育越快速,但30以上和15以下的溫度對苦瓜的生長結果都不利。

苦瓜屬短日照植物,但對光照長短的要求不嚴格,喜光不耐蔭。苗期光照不足會降低對低溫抵抗力;而開花結果期更需要較強光照,若光照不足常引起落花落果現象。苦瓜根部喜濕但不耐濕,忌積水、若積水則根易腐敗,葉片枯黃,輕則影響結果,嚴重時植株發病致死。苦瓜忌連作,宜和水稻輪作。土壤以排水良好的砂質壤土至黏質壤土為宜,土壤 pH值以5.56.5之間最適合。

 

三、栽培品種

苦瓜根據果皮顏色可區分為白皮、白綠皮、綠皮及深綠皮。有些白綠皮種及綠皮種若早期進行套袋,果皮也會成白色,深綠皮種若經早期套袋,果色會變淺。果面突起可分為珍珠突起、尖銳突起及條狀突起等三種,其突起也依品種的不同有各種程度的差異。珍珠突起及尖銳突起果面容易遭受擠壓而不耐運輸,尤其以尖銳突起果面更為嚴重,條狀突起果面則較利於運輸,但一般條狀果面品種,其果肉厚度較薄。若依果實形狀可區分為紡錘形、長橢圓形、橢圓形、短橢圓形及圓形等。苦瓜果實大小依品種有很大差異,大者長可達60公分以上,小者長度低於8公分以下。苦瓜的苦味依品種有顯著的強弱,太苦的不受一般歡迎,一般作為蔬菜食用的苦瓜以肉厚苦味不太強的為佳。

台灣早期苦瓜品種並不發達,主要均為珍珠突起果面,經引種,農民自行留種及育種改良技術不斷進步,目前已有多元化之品種產生。目前台灣各地區主要栽培品種仍然以地方品種(固定種)為主,僅有部分品種是由種苗公司所推出之一代雜交種(F1);包含鹿草苦瓜、粗米大苦瓜、珍珠苦瓜、青皮苦瓜、黑子苦瓜、大吉、月華、高月、綠人及百珍等。

(一)白皮

1.月華(一代雜交種):植株生育強健,早生,結果力強,果實大形,腰身較豐滿,肉厚,遮光後果色較為潔白嬌艷,因此有白玉苦瓜之稱,適收時果長約26公分,粗約8.5公分,重約0.6~0.7公斤。

2.高月(一代雜交種):植株生育強健,極早生,結果期比「月華」約早7天,雌花數特別多,結果力強。果實通常比「月華」稍長,果白玉色微帶綠色,果形肥長,甚為嬌美,品質優良,適收時果長約29公分,粗約11.2公分,重約0.9公斤。

3.月美(一代雜交種):植株生長強健,早生,結果力強,產量高穩,果實長橢形較肥,果面呈瘤粒狀突起,果色潔白亮麗,肉厚,質脆味佳。適收期果長約30公分,粗約9公分,果重約0.7公斤左右。

4.珍玉(一代雜交種):早生,植株淡綠色,葉大,耐病性佳。果呈長紡綞形,果色雪白,果面具圓珠浮米及微肋條狀,果肉厚耐貯運。定植後約70天可採收,結果特多,產期長,品質優良。適收時,果長30公分,徑寬6.5公分重約0.6~0.7公斤。

(二)綠皮

1.秀華(一代雜交種):植株生育強健,雌花發生早,結果力強,相當早生,果身稍肥長,果面突起較平滑平整,果皮翠綠色有光澤,果長約30公分,果寬約10公分,中腰稍寬,果重約650公克,肉厚,肉質細脆。

2.青蓮(一代雜交種):植株濃綠色,大葉,早生,適應性較強,耐寒、耐熱、抗病性強,著果性特多,產量高。果呈紡綞性,粗浮米表皮,果肉膨厚,味不苦而甘美多汁,果實型美誘人,不易裂果,耐貯運,果長在夏季約32公分,寬8公分,果重約0.8公斤。

3.綠人(一代雜交種):植株生育強健,早生,結果多,果實長紡綞形,果面平滑,呈肋條狀突起,綠皮有光澤,綠肉,苦味適中,炒食、生食、風味都甚良好,果重0.35~0.65公斤。

4.翠綠:植株濃綠色,極早生,結果力強,果身較細長,果皮濃綠色,果面突起為尖銳狀,果重約500~600公克,果長約25~30公分,肉質脆,近年來廣為消費者喜愛,主要在夏季作為沙拉生食用。

此外尚有大吉,白珍,秀華,翠華,翠秀,白珠,農民自留種珍珠,黑子白皮,普通白皮,翠玉苦瓜,白玉苦瓜等。

 

四、栽培管理

(一)栽植適期

苦瓜在台灣一年四季都可栽培,但不同地區則有不同播種適期,北部地區2月至6月播種,中部地區2月至9月,南部周年皆可播種,但以2月至10月較適宜。

(二)育苗定植

苦瓜可採直播栽培,亦可用育苗缽、袋或穴盤來育苗後,在移植至田間;目前台灣苦瓜栽培主要利用穴盤育苗法來育苗。穴盤育苗有下列優點:

1.節省種子用量,且苗齡整齊。

2.育苗期間集約管理,節省管理費用,節省育苗所需空間,並能獲得較健康幼苗。

3.幼苗根群生長旺盛,發育良好,生長勢強,移出時不傷根部,減少土壤傳播性病害之感染,移植後生長快速,缺株少,定植後恢復生長快速,可縮短自定植後至收穫所需的時間。

4.穴盤苗搬運容易又省力,取苗及栽植容易,定植速度快。

5.在低溫時育苗,可以防寒設備保溫,不受自然天候影響。

6.從填裝培養土至苗期管理都有機械化設備,可節省勞力及成本。

播種時為使發芽整齊,可先將種子行機械性軋開,浸種1天後,置於2528恆溫環境下催芽,當芽尖伸出種殼時即可播入穴盤中,待長成45片真葉之幼苗,即可定植至田間。育苗期在高溫時約需1418天,低溫時則約需2030天。

(三)嫁接苗之利用

由於苦瓜不耐浸水,根系容易受損,造成病害侵入;且近幾年來苦瓜栽培地區陸續發生土壤傳播性病害萎凋病,危害情形日益嚴重,因此除了育成抗病品種之外,利用抗病砧木嫁接苦瓜亦是有效的方法之一。苦瓜嫁接法系利用絲瓜為砧木以頂插接、頂劈接和靠接等方式將苦瓜接穗嫁接於其上,而值得重視的是砧木與接穗的親合性。嫁接苦瓜除了耐濕、豐產、品質佳等優點外,更重要的是適應不良環境,對瓜類蔓割病、蔓枯病、疫病及根瘤線蟲產生抗性或耐性,在栽培時還可加大栽培株距,減少用苗。

(四)整地作畦

苦瓜栽培方式可分為棚架式栽培及匍式栽培兩種。

1.棚架式栽培:

棚架栽培有多種架設方式,主要有平棚式、半圓棚式及三角棚式,畦寬約45公尺,畦向南北走向,單行植或雙行植,栽種在畦溝二邊,株距1.51.8公尺。水平棚架大多是廢棄葡萄園或百香果園原有的棚架,主要輪作絲瓜及苦瓜,以降低棚架搭設成本。在南部地區亦有以PE布隧道式棚架已達冬季保溫效果,對苦瓜產期調節有很大的幫助。最近幾年南部地區搭設簡易網室栽培苦瓜模式日益普遍,可減少病蟲侵襲。棚架栽培,棚架高度不宜太高或太低,以免影響採收集管理作業。

2.匍式栽培:

匍式栽培可分為單行植及雙行植;單行植畦寬約33.5公尺,株距1.51.8公尺,雙行植畦寬約8公尺,株距約1.51.8公尺。此種栽培方法僅見於南部高屏溪一帶之秋冬栽培,植株定植地方以銀黑色塑膠布覆蓋以防雜草叢生且保持溫度,而果實以棉絮覆蓋,避免瓜食蠅危害、農藥污染及果實腐爛,且可達果色潔白之目的。

(五)施肥:

苦瓜生長期長,一般可持續34個月,甚至可達半年以上,吸肥力強,因此有機質肥的施用對其中後期發育生長甚為重要,且氮肥效果顯著,栽培時宜多施有機質肥與氮肥。每公頃施用堆肥(有機肥)1012公噸,氮素250350公斤,磷酐100150公斤,氯化鉀150300公斤。堆肥全量、半量磷與鉀肥混合作為基肥用,追肥則是將80%氮肥分57次施用,第一次追肥在定植後約10天,以後每隔23週施用一次,半量磷肥、鉀肥於第二次及第三次追肥時平均施用。進入結果中後期可用0.4%(250倍)尿素水溶液行葉面施肥。一般認為苦瓜開始採收後不需要再施肥,如果要延長收穫期以增加產量,仍須持續施用追肥。

(六)畦面覆蓋:

苦瓜栽培大都行畦面覆蓋,覆蓋的材料通常有稻草,麥桿、蔗葉和PE塑膠布,目前最常見的是銀黑色塑膠布,廣泛地使用於蔬菜栽培。覆蓋塑膠布的功能如下:由於銀光色對部分昆蟲有忌避作用,可驅除蚜蟲及薊馬,減少媒介病毒病;抑制土壤水分蒸發,保持土溫;減少雜草叢生;防止土壤遭雨水沖刷及肥分流失,保持土壤適當水分,維持土壤疏鬆膨軟狀態;避免果實遭土壤污染,尤其是匍式栽培。塑膠布厚度以0.030.04mm為原則,並避免在畦面上走動,雨後應用尖頭的竹子在積水處刺破,以利排水,但覆蓋塑膠布後施肥較不方便。當苦瓜採收完畢後,應將殘破的膠膜清除乾淨。

(七)整蔓:

苦瓜結果以子蔓為主,所以子蔓愈多結果愈多,但若要子蔓多,必須使主蔓持續生長增加節數,因此通常母蔓不予摘心。匍式栽培時,使母蔓與畦溝呈垂直,引導各子蔓與母蔓平行且保持適當間距。棚架式栽培則在生育初期引導瓜蔓平均分佈於棚架上,一般留510條蔓,但須將離地約30公分之基部葉片、側芽摘除以利通風。細弱的子蔓及孫蔓可視實際情況予以摘除。

(八)灌水:

苦瓜田乾旱應行灌水,匍式栽培一般均利用噴灌系統,將噴水帶置於苦瓜植株間或覆蓋塑膠布之下,需使畦面保持乾燥,降雨時注意排水,避免畦溝內積水。棚架式栽培以畦溝灌溉最適宜,但仍須注意排水,避免積水形成。

(九)果實套袋:

苦瓜果實套袋主要可防止瓜食蠅危害果實,亦具有使果色潔白的功效。棚架式栽培套袋的材料有報紙、牛皮紙袋、黑色PE袋、不織布袋等,通常在雌花開花後即行套袋。匍式栽培則利用墊蓋法,以化纖棉絮襯墊及覆蓋,可避免瓜食蠅危害,且使果色潔白,隔離農藥及塵土污染。

 

五、採收及儲運

苦瓜一作收穫期約34個月,一般匍式栽培產量以15,000公斤/公頃以上為豐收,棚架栽培以20,000公斤/公頃以上為豐收,平棚式栽培則以60,000公斤/公頃以上。苦瓜播種後約7080天,或定植後約5060天開始採收,以果實尚未完全長大,果色未呈橙色前為採收適期,一般內銷以78分熟採收,外銷以56分熟採收為原則,若採收過晚,易後熟,果色變黃,肉質鬆軟,不但不利於運輸,且失去商品價值。採收後的果實儲藏室溫為1013,若低於10易發生冷害;低溫儲藏可存放1421天,室溫(27)下則只有1天。由於苦瓜果實不耐壓,宜用厚紙或保麗龍網袋單果包裝,堆疊34層為原則。苦瓜果實裝箱後仍會進行後熟作用,可於包裝箱內放置保鮮劑,吸收乙烯,可減緩果實黃化情形,提高商品價值。

六、病蟲害防治:

(一)病害:苦瓜之病害主要包含萎凋病、炭疽病、露菌病、白粉病、根瘤線蟲、病毒病等。

1.萎凋病:發生於高溫高濕環境,病原菌棲息於土壤中,由根部侵入,沿著維管束向上漫延,自下位葉開始向上顯現葉脈透化,葉片黃化壞疽,初期半側枝蔓萎凋,後期則全部枯死。本病一旦在田間發生後,不易去除,目前並無有效的藥劑防治,應從栽培管理加以預防防治。

防治方法:

1)選用清潔的苗土育苗,以培育健康苦瓜苗。

2)避免連作,最好與水田輪作,也可以與甘蔗或玉米輪作。

3)選擇新殖地種植苦瓜。

4)保持田間適度乾燥,良好的排水措施,避免大雨後田間積水,以免根部受損,極易罹病。

5)利用抗病絲瓜砧木嫁接苦瓜。

6)種植前先整地灌水,再覆蓋透明塑膠布於土面,約半個月至一個月,利用太陽能高溫,可提高土溫至50左右,以殺死土中大部分病原菌。

2.炭疽病:在高溫潮濕環境下易發生,初期在葉片上形成黃褐色小病斑,逐漸轉變成褐色至黑色不規則的病斑,後期病斑多時,則葉片扭曲,莖部受害處呈紡錘形或條狀凹陷的褐斑,後期於病斑上密佈黑色小點為病原菌孢子堆,高濕時,於小黑點上產生桔紅色至粉紅色的黏狀物為病原菌分生孢子。雨水飛濺是炭疽病分生孢子主要媒介。

防治方法:

1)利用設施隔離雨水,可減少病原菌的傳播及病害的發生。

2)種子以撲克拉浸種,可防止種子帶菌。

3)避免與苦瓜或其他瓜類連作。

4)加強田間管理,剪除罹病葉片,並保持通風良好。

5)下雨過後,即行施藥,可選用25%撲克拉乳劑,或75%四氯異苯睛可濕性粉劑,或70%甲基鋅乃浦可濕性粉劑交替使用。

3.露菌病:在低溫潮濕環境易發生,尤其有露水或重霧時更為嚴重,初期葉片上呈淡黃色病斑,隨後出現受葉脈限制的黃色角斑,溫度高時,葉背產生灰黑色黴狀物,為病原菌之分生孢子 ,致使葉片迅速死亡,影響植株生長和果實發育。

防治方法:利用設施隔絕露水及雨水,可有效防治露菌病。當病害發生時,可噴灑58﹪鋅錳滅達樂可濕性粉劑,80﹪錳乃浦可濕性粉劑、23﹪亞托敏水懸劑,64﹪甲鋅歐殺斯可濕性粉劑,75﹪四氯異苯睛等藥劑,每隔4-14天交替施用。

4.白粉病:在乾燥和光線不足的環境易發生,最初在葉片上產生白粉狀斑點,顏色漸深,轉變成灰色或暗灰色,最後病斑擴大,互相連結遍佈全葉,延伸至葉柄和莖部,導致葉片枯死,降低光合作用,影響果實品質。

防治方法:保持設施通風良好可減緩病害發生。藥劑防治可以11.76﹪芬瑞莫乳劑,25﹪布瑞莫乳劑,5﹪三泰芬可濕性粉劑,84.2﹪三得芬乳劑,25﹪依瑞莫水懸劑等藥劑,每隔4~10天交替施用。

5.根瘤線蟲:在苦瓜連作田,溫暖的環境下易發生,苦瓜生育期間,根部受到根瘤線蟲之二齡幼蟲侵入,在大小根系形成圓形至長梭形的小瘤,後來腫瘤相連結成不規則狀,嚴重時腫瘤浮出地面,在潮濕多雨的環境下易遭其他菌類感染而腐爛;且根部易產生傷口,使得萎凋病侵入,終使植株死亡。

防治方法:

(1)種植前土壤先施用殺線蟲劑,如10﹪芬滅松粒劑,或10﹪托福松粒劑,可降低土壤中線蟲密度。

(2)因根瘤線蟲不耐浸水,可與水田輪作。

(3)部出現腫瘤時,選取藤蔓壓條於隔離之清潔土壤中,促其發根,可挽救生育中期受根瘤線蟲為害的植株。

6.病毒病:引起病毒病的病毒種類很多,目前並無任何適當藥劑可供使用,所幸苦瓜的病毒病並不甚嚴重,在生育初期,若發現田間有病株,應立即拔除銷燬,避免機械傷害造成病毒感染,並控制防治媒介昆蟲如蚜蟲、薊馬之孳生繁殖。

(二)蟲害:苦瓜的蟲害主要有瓜實蠅、瓜螟、蚜蟲及黃守瓜等。

1.瓜實蠅:

由於台灣氣候溫暖,全年都適其孳生繁衍,故在栽培季節苦瓜受害嚴重。成蟲產卵於幼果內,造成果實畸形,孵化後幼蟲在果實內縱橫蛀食,使果肉腐爛,失去商品價值,為苦瓜最嚴重的蟲害。

防治方法:

(1)幼果套袋:雌花開花後,即將幼果套袋,避免瓜實蠅危害。

(2)顏色誘殺:成蟲對黃色有偏好性,可於田間懸掛黃色黏紙誘殺成蟲,另可在黏紙上附加甲基丁香油纖維板或克蠅香棉繩,誘殺效果更大。

(3)食物誘殺:以蛋白質水解物或糖蜜或紅糖混合下列任何一種藥劑如25%馬拉松可濕性粉劑,或80%三氯松可溶性粉劑,或50%芬殺松乳劑,每隔57天於果園內外局部或全面噴灑。

(4)化學誘殺:利用誘蠅燈來誘殺成蟲,以95%克蠅液原液或85%克蠅香液劑加入95%三氯松原液,比例為201,以棉球沾濕藥液,置於誘殺器中,殺死成蟲,每717天換藥一次,每公頃掛誘殺器約1020個。

(5)發現受害瓜果,立刻摘除,以浸水或高溫處理,殺滅瓜實蠅之卵或幼蟲。

(6)必要時全園噴灑50%力拔山乳劑或33%福木松乳劑,但須注意安全採收期。

2.瓜螟:

雌蛾常在葉背沿葉沿產卵,孵化後幼蟲喜群集於葉背危害,啃食其葉肉,僅留上表皮之白皮薄膜,幼齡漸長幼蟲會吐絲捲葉,啃食葉肉,當蟲數密度高時,亦會啃食幼果表皮或蛀入果內危害。可以58%乃力松乳劑,或50%加保利可濕性粉劑等,每隔410天噴灑一次。由於老熟幼蟲常於捲葉、落葉、畦面或老葉上化蛹,因此保持畦面清潔,清除落葉及殘株,可間接防治瓜螟繁殖。

3.蚜蟲:

蚜蟲一般群聚在葉背上,刺吸植物組織汁液,造成葉片捲縮、變形、萎凋、生長發育受阻。除直接加害外,並分泌蜜露,誘發煤病,妨害植物光合作用,而最嚴重的是會傳播植物病毒,導致植株罹患病毒病。

防治方法:

(1)化學防治:可選用下列一或二種藥劑混合每隔510天輪流交換噴藥一次為原則,如40.64%加保扶水懸劑,或85%加保扶可濕性粉劑,或90%納乃得可濕性粉劑,或50%馬拉松乳劑,或50%比加普可濕性粉劑,或31.6%護賽寧乳劑,或25%丁基加保扶可濕性粉劑,或48.34%丁基加保夫乳劑。

(2)生物防治:近年來苦瓜在栽培於設施網室逐漸普遍,若能配合出入口管制,在蚜蟲未發生前定期釋放草蛉幼蟲,可預防並控制蟲害發生。

4.黃守瓜:

成蟲會飛來食害葉片,被害葉片呈弧狀食痕,阻礙幼苗發育,嚴重時可致植株枯死。成蟲會產卵於根部附近地上,幼蟲孵化後即潛入土中蛀食根部。若發現危害時,可採用50%加保利可濕性粉劑,或85%加保利可濕性粉劑噴射葉片,播種後幼苗期應更加注意預防。

(三)針對苦瓜病蟲害發生情形及防治方法如上述可供參考。目前苦瓜病蟲害防治方法以農藥防治為主,非農藥防治為輔,因此在施用藥劑前後,應考慮下列幾點:

1.妥善規劃栽培時期與方法,適時適地適作,可減少病蟲害之發生。

2.在病蟲害發生前,預防重於治療,在疫情尚未擴大前,予以有效防治。

3.適度採用生物防治法,滅少化學農藥用量。

4.可栽培抗病蟲害品種。

5.非必要時要時,才選擇化學藥劑防治;並選擇適當的藥劑和藥劑用量,謹慎使用混合藥劑,避免藥害產生,最重要的是藥劑的殘毒問題;綜合而言,以安全用藥為原則。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飛來蜜 的頭像
    飛來蜜

    飛來蜜養蜂場

    飛來蜜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