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西休閒養蜂首頁我要留言

捕蜂記蜂產品 蜂療法養蜂園記蜜蜂生態養蜂知識與設備

 

野外活動認識蜂類螫傷問題

在野外活動中為防蜂類螫傷中毒,首先需認識會螫人的蜂類與其螫人的原因及簡易傷勢處理

        台灣常見螫人的蜂類為蜜蜂胡蜂(俗稱黃蜂),而在胡蜂科蜂類中個體較大體內毒液較多的虎頭蜂有台灣大虎頭蜂、姬虎頭蜂(黑尾虎頭蜂)、黑腹虎頭蜂、黃腳虎頭蜂、黃腰虎頭蜂、擬大虎頭蜂、等。其次一般胡蜂科蜂類中個體較小的長腳蜂有黃長腳蜂、雙斑長腳蜂、變側異腹胡蜂、家長腳蜂、日本長腳蜂、棕長腳蜂(少見)、褐長腳蜂(少見)等。

        蜜蜂除非你接觸壓迫到工蜂(雄蜂無螫針)個體,否則很少會主動螫人,蜜蜂工蜂的螫針尖端有倒鈎,螫針與毒囊相連通,蜜蜂螫人後,因螫針有倒鈎,螫針與毒囊會從蜂身脫離,留在人的身上被螫處,此隻蜜蜂不久會死亡,而留在人體身上的螫針與毒囊外之平滑肌可持續收縮放出毒液注入到人體造成中毒。因此被蜜蜂螫到時,首先應小心以夾子拔除螫針(含毒囊)。被蜜蜂螫傷時,蜜蜂的毒液呈酸性可用鹼性溶液如肥皂水、氨水沖洗敷傷口,以中和毒液

        胡蜂科中的蜂類,除了個性最兇暴領域性極強黑腹虎頭蜂與黃腳虎頭蜂(這兩種在台灣常有螫人致死的記錄,尤其是其蜂巢受騷擾或蜂巢被人摘除後有未被捕捉而散飛的蜂隻或支撐築巢的樹幹剛好斷裂,蜂巢摔落地面之狀況下,其攻擊性更強,在這種情形下若接近蜂巢附近大都是為蜂群之攻擊行為),巡邏蜂會主動攻擊人外,其餘大部分的蜂類是人類不小心接近干擾到其蜂巢、或接觸壓迫到其個體時才螫人。因此當發現干擾到蜂類之蜂巢時,應迅速遮掩住頭、臉、頸部位防被螫並迅速遠離蜂巢

        胡蜂科蜂類尾端有長而粗的螫針,與毒腺相通,無倒鈎,因此胡蜂螫人後螫針不會脫落,留在人體被螫處。胡蜂本身也不會因為螫人而死亡,可以反覆螫人注射毒液。被胡蜂螫傷時,其蜂毒液呈鹼性,可用酸性溶液如食醋沖洗敷傷口,以中和毒液

        因此被蜂螫到時,首先要先認清楚是被那一種蜂類螫到,是蜜蜂或胡蜂類之虎頭蜂...長腳蜂等,並看個人體質是否過敏及被螫部位與被螫數量等不同情況來處理一般胡蜂引起中毒之反應常較蜜蜂為快而嚴重,過敏者可能有呼吸困難、痙攣,甚至休克、昏迷。少數因蜂毒對心、腎及肝臟的毒性作用,可能引起急性腎功能衰死亡。因此其中尤其是對蜂毒具過敏性體質的人應儘速送醫(文中有關蜂毒之酸鹼性之中和是參考渡假出版社80年版之動植物致毒的防治一書  作者華惠倫 李世俊 邱蓮卿 趙爾宓)

台灣大虎頭蜂(別稱-台灣大胡蜂、金環胡蜂、土蜂仔、大土蜂)

 

翻拍自高昇出版社國中理化全PK基戰複習講義--也許在野外活動如登山時,可以攜帶一塊小肥皂、一小瓶氨水...、或一小瓶食醋一個檸檬等備用

 

之前部落格中有關黑腹虎頭蜂 (黑腹胡蜂) 之蜂后、 黑腹虎頭蜂 (黑腹胡蜂)黃腰虎頭蜂、黑尾虎頭蜂(姬虎頭蜂)台灣大虎頭蜂、蜂窩、黃長腳蜂蜂后之記錄:

黑腹虎頭蜂 (黑腹胡蜂)之蜂后:http://tw.myblog.yahoo.com/kming-blog/article?mid=13089&next=13037&l=f&fid=6

黑腹虎頭蜂 (黑腹胡蜂) http://tw.myblog.yahoo.com/kming-blog/article?mid=7431

黃腰虎頭蜂:http://tw.myblog.yahoo.com/kming-blog/article?mid=8431&prev=8451&next=8416&l=f&fid=6

黑尾虎頭蜂(姬虎頭蜂) http://tw.myblog.yahoo.com/kming-blog/article?mid=8327&prev=8346&next=8294

台灣大虎頭蜂:http://tw.myblog.yahoo.com/kming-blog/article?mid=15156&sc=1#15196

黃腳虎頭蜂http://tw.myblog.yahoo.com/kming-blog/article?mid=15214&next=15156&l=f&fid=6

蜂窩http://tw.myblog.yahoo.com/kming-blog/article?mid=676

黃長腳蜂蜂后http://tw.myblog.yahoo.com/kming-blog/article?mid=13146&prev=13158&l=f&fid=6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飛來蜜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