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識問題 | 發問中


佛教皈依三寶,如何皈依?又皈依何處?





發問者:
阿勝 ( 初學者 5 級)


有一機緣ㄧ家子經過佛寺,入裡見了住持老師父,以恭敬的心聽他開釋,然後皈依,當時只知道皈依三寶佛、法、僧,爾後ㄧ直沒有接近寺廟,至今還是迷惑,
1. 佛有無數的佛,要皈依那一尊佛?
2. 法有八萬四千法門,要皈依那一種法門?
3. 僧侶那麼多,要皈依哪一位?(是不是就認那位住持老師父囉)
4. 皈依何處?
相信很多人也有共同的問題,請善知識開釋。

 


 


=============================================================


                                                           「皈依重實質,不重形式」


錯誤的皈依觀念


  [皈] 是回歸、回頭,[依]是依靠。從哪裡回頭呢?從一切錯誤回頭,依什么呢?依靠老師真實的教誨。所以皈依,諸位要記住,不是皈依一個法師,如果你們大家今天到此地來,“我皈依淨空法師了”,錯了,只有這一個錯誤、這一個罪名就要墮落地獄。你要不來受皈依,你不會造這個罪業,因為你來受皈依,你造的這個罪業將來要墮惡道。那么我們皈依誰呢?我們皈依三寶,「不是皈依某一個人」。如果不清楚不明白,僅僅受這個儀式,這是不切實際的。


我們皈依誰?


  我們不是皈依某一位法師,也不是皈依某一個寺院。


  我們皈依[佛],皈依十方三世一切諸佛;


  我們皈依[法],諸佛菩薩所說一切的經論,這是我們修學的依靠;


  我們皈依[僧],是皈依虛空法界一切諸佛剎土裡面的僧團,你這就真的皈依了。這樣發心皈依,世尊告訴我們,你必定得一切諸佛護念,龍天善神保佑。所以佛在經上講,真正受三皈,必定有三十六位護法神日夜保護你。


  皈依佛


  佛是「覺悟」的意思。


  佛教給我們「皈依覺,覺而不迷」。


  沒有接受佛教導的時候,我們 都是「迷而不覺」。從迷回過頭來,要覺悟。


  佛弟子,從今天受了「三皈」之後,你就要曉得,起心動念、言語造作,一定要利人,利他!真正利己。我們要想自己得幸福美滿,乃至於家庭事業,樣樣順利,你就照佛這個話去做。從迷回過頭來,依覺,這個叫「皈依佛」。


  皈依法


  法是「正知正見」。


  法是對宇宙、人生正確的見解、正確的思想;


  佛告訴我們一切眾生無量的苦惱,苦惱從什麼地方來?對於自己、對於自己生活環境,不能夠明瞭,於是產生了錯誤的想法、看法,這樣才帶來了許許多多的苦難。如果我們能夠將自己,以及自己生活環境,徹底明白,真正搞清楚,我們的思想、見解就正確,這樣一切苦自自然然就消除,而享受的是真正的快樂,佛法教導我們的是破迷開悟、離苦得樂的方法,由此可知,佛陀的教育實實在在可帶給一切眾生真正的幸福。


  皈依僧


  僧是「清淨、一塵不染、和合」的意思。


  所謂六根清淨,一塵不染,這是自性淨。其實學了佛,我們也沒有真的回頭!為什麼這麼說法?因為我們心還是被汙染,妄想是污染、分別是污染、執著是污染,貪瞋癡是最嚴重的污染,叫三毒!所以,你了解事實真相了,你就會統統放下,不再染著了,恢復到身心清淨,所以,你才曉得從一切污染回過頭來,依清淨心,這叫「皈依僧」。


從那裡「皈」?怎麼個「依」?


  皈是回頭;從妄想、分別、起心、動念、執著里回頭。


  依是依靠;依不分別、不執著、不起心、不動念。


  所以,這個三寶,佛教給我們這個修行三大綱領、三大原則,一切諸佛如來所依的,無論是對自己、對別人、對自、對他;他裡面,對人、對事、對物,都應當要記住:


  「覺而不迷」,這是「皈依佛」。


  「正而不邪」,這是「皈依法」。


  「淨而不染」,這叫「皈依僧」。


  這是自性三寶。所以,學佛的人,從今往後,起心動念、言語造作,都不離開這個標準、不離開這個原則,那你就是佛的學生,佛就承認你是佛弟子、你是真正得「三皈戒」了!傳授三皈,你真的得到了!絕對不在那個皈依證,那一張紙上,紙沒用處的!紙是假的,一撕就破了。真正守住這個原則,絕不違犯,這一切諸佛如來都讚歎,這都承認你是三寶弟子,這真正皈依處。


 


何謂形象上的三寶?


  除了自性三寶之外,還有形象上的三寶,那就是佛像。


  佛像是佛寶;


  經典是法寶;


  出家人是僧寶。


  如果沒有形象的三寶,這個佛教育,在世間不能夠推行,一定會消失掉。佛教育,要靠形像三寶,才能在世間建立,才能夠幫助一切大眾,所以,形象三寶,它有很高的價值,一定要維護,使佛教育才能夠普遍推行在世間。因此,我們對形象三寶要尊重,要知道形象三寶的住世,它的價值。


  有很多同修覺得法師講的都是一些理論,總覺得自己的皈依沒有依靠,所以一定要找一個形像。


  「我們皈依佛,就皈依阿彌陀佛」,阿彌陀佛是我們的本師。為什麼不歸依釋迦牟尼佛?這是釋迦牟尼佛教我們皈依阿彌陀佛,我們皈依阿彌陀佛,釋迦牟尼佛就歡喜了。如果我們很執著釋迦牟尼佛是我們的本師,我們為什麼要皈依別的佛,那釋迦牟尼佛聽到了,當然也還歡喜,這個學生不聽話,他教我們皈依的一定有好處,絕對有好處,我們是依阿彌陀佛為老師的;


  「皈依法,我們依淨土五經一論為我們修學的依靠」,是我們這一生當中主修的課程,是淨土的五經一論。這五經一論總共六種,如果你沒有能力修學,選一種就可以,一種兩種都可以,你的一生決定有成就。


  「皈依僧寶,我們皈依觀世音菩薩、大勢至菩薩,這兩位菩薩身,觀音菩薩教我們慈悲,大勢至菩薩教我們智慧,慈悲要有智慧,不可以感情用事」。所以我們以這個為僧寶的代表。這樣的皈依,你就踏實了。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飛來蜜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